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253)
报纸(784)
学位论文(111)
图书(88)
会议论文(4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080)
地方文献 (147)
才乡教育 (17)
文化溯源 (13)
非遗保护 (10)
宗教集要 (9)
地方风物 (2)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368)
2012(292)
2009(253)
2006(192)
2004(114)
2000(109)
1999(108)
1996(91)
1989(55)
1987(6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1)
学术月刊(15)
中国文学研究(9)
东方艺术(8)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8)
中州学刊(6)
天津社会科学(5)
蒲松龄研究(4)
枣庄学院学报(2)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四代名角亮相《牡丹亭》义演
作者:暂无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明晚八点,江苏省昆剧院的四代昆曲名角,要在历史韵味浓厚的南京朝天宫江宁府学院内进行园林式实景演绎一场《牡丹亭》,而且这场演出是专门为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甘肃舟曲进行的赈灾义演,届时演出将通过江苏城市频道进行现场录播,并通过“环球昆曲在线”进行全球直播。 这次演出在户外进行实景演出,突破了传统的舞台
牡丹亭新郵品發行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劉惠等介紹新發行的郵品及有關活動 牡丹亭新郵品發行 【本報消息】郵政局明日發行“文學與人物——牡丹亭”新郵品,六枚郵票描繪了南宋時太守之女杜麗娘和書生柳夢梅生死離合的經
在皇家粮仓听“牡丹亭” 宋步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林兆华导演的厅堂版《牡丹亭》剧照 说起皇家粮仓,也许北京人没有太多的人知道其准确的位置,但是说起“南新仓”,就会有人知道这是一个公交车站的地名,它位于地铁东四十条出口和新保利大厦的后面,由于近年来,在这座比600年故宫年龄还大10岁的北京皇家粮仓中,演出昆剧《牡丹亭》,使这座埋没在历史云烟中
乐山图书馆展出《临川先生文集》刻本
作者:暂无 来源:华西都市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为庆祝建馆50周年,乐山市图书馆近日对外公开展出了一系列藏品,其中可称为镇馆之宝的为《临川先生文集一百卷》明代刻本,乐山市民大饱眼福。 此次展览共展出了上百种展品,其中有古籍善本、名家手稿、郭沫若作品、民国时期报刊、珍藏版工具书、地方文献、港台报刊、地方志等,以及书画艺术作品。其中王安石的《临川先
青春版《牡丹亭》现武大
作者:暂无 来源:长江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白先勇倾力打造 象牙塔寻觅知音 青春版《牡丹亭》现武大 瞿凌云 王怀民 陈丽霞翟晓林 实习生张卉 曾宪楠实习生张卉 翟晓林翟晓林 实习生张卉 本报讯
你来看花时,心与花俱
作者:柯柯  来源:幸福(婚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浣熊  洛阳牡丹  花时  所知  武则天  终结  武汉大学  美好生活  雪菜 
描述:说:"好啊好啊,洛阳牡丹天下闻名,武则天最爱赏牡丹了,不是吗?"
泰编书、藏书、捐书
作者:陈义敏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藏书  升平署  戏曲资料  民间图书馆  北洋政府  五十年  抄本  西厢记  《牡丹亭》  《琵琶记》 
描述:泰编书、藏书、捐书陈义敏周泰,字志辅,别号几礼居主人。安徽东至人,1896年生于泰州。他幼读私塾,爱好文史,潜心古籍。稍长学习德语、英语。1918年任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1922年任农商部参事
有关宋儒对于“心”、“性”、“理”的了解之反思
作者:刘述先 拉措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思想  儒学  王阳明  新儒学  陆象山  牟宗三  当代新儒家  气质之性  表达方式  儒学思想 
描述:一、应该如何命名宋儒学?关于宋儒学,有好几种表达方式:道学、理学、心学和新理学。这些称法各有其优缺点。对此,我愿作如下讨论:第一,在宋代曾使用过“道学”这个称谓。事实上,宋儒学专注于道的研究
陈自的妇产科学术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作者:陆海峰 李晓寅 俞欣玮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陈自  妇人大全良方  妇产科  学术思想 
描述:介绍陈自的妇产科著作((妇人大全良方》,从经、带、孕、胎、产等方面分析其妇产科学术思想,并阐述其对后世的影响。
诗话中的汉魏晋诗歌批评
作者:吴文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话  汉魏晋诗歌批评  王世贞  胡应麟  许学夷 
描述:多角度、递进性的发展,这与明代的社会状况及明人追求情志慷慨、气格浑论的创作精神有关。本文以诗歌发展的历史演进为线索,选取明代针对汉魏晋不同时期的诗歌现象和诗人成就进行概括性的分析,力求通过对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