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840)
报纸(27159)
图书(1256)
学位论文(1031)
会议论文(577)
图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126)
地方文献 (5198)
地方风物 (1653)
宗教集要 (890)
红色文化 (685)
非遗保护 (671)
才乡教育 (515)
文化溯源 (125)
首页图片-宗教集要 (3)
首页图片-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10(5166)
2009(3868)
2008(3353)
2006(1905)
1998(1024)
1995(1007)
1989(570)
1987(690)
1958(55)
1954(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87)
音乐出版社(18)
江西人民出版社(16)
上海文艺出版社(16)
文物出版社(5)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天童禅寺(1)
新文艺出版社(1)
甘肃民族出版社(1)
能源出版社(1)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诸版《牡丹亭》杂记
作者:季国平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园林  杂记  戏曲舞台  舞台呈现  汤显祖  观看  剧本  古典  感受 
描述:“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诸版《牡丹亭》杂记
《游园惊梦》从舞台到银幕
作者:梅兰芳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柳梦梅  舞台  导演  银幕  录音室  电影制片厂  梅兰芳  剧团 
描述:导演、美工把画好的闺房、花园、牡丹亭畔等几堂景的样本拿来与我们研究商榷。我说:“汤显祖在《游园惊梦》里对人物、景致的描写是费尽深心的,我们在色彩构图方面就要考虑到如何来表达这种含蓄、淡雅的诗情画意。那么,游园时的‘画廊金粉半零星,池
《牡丹亭》曲意诸家说
作者:沈达人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艺术形象  思想内涵  《邯郸》  戏剧家  汤显祖  潘之恒  杜丽娘 
描述:什么是曲意?我以为是指一出戏通过它的一系列艺术形象——尤其是主要艺术形象所表达的或深或浅的思想内涵。关于《牡丹亭》的曲意,汤显祖本人已有提示,作者在《牡丹亭·题词》中就说过:
郭老对戏曲艺术和艺术家满怀深情
作者:安葵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理论  艺术家  汉城  汤显祖  研讨会  戏曲界  作品  老师  演员 
描述:评论。郭老是戏剧人的楷模,是戏曲界的骄傲。研讨会由本刊和中国五老公益工程组委会承办。会议由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秘书长季国平和本刊副主编赓续华主持。现将与会者的发言、文章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昆曲小剧场的探索 观《我的浣纱记:伯龙夜品》有感
作者:孙书磊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剧场戏剧  昆曲艺术  临川四梦  汤显祖  演出形式  江苏省  舞台  范蠡  戏剧梅花奖  探索 
描述:小剧场戏。2008年江苏省昆剧院演出的《临川四梦·汤显祖》已肇其端倪,而2010年国庆期间该院创作演出的《我的浣纱记——伯龙夜品》,又为昆曲小剧场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
昆剧的市民话题——“汤沈之争”新解读
作者:顾聆森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沈之争  解读  市民  昆剧  《牡丹亭》  16世纪  汤显祖  改编本  宜黄腔  传奇 
描述:,作出声明,表达了如下观点:[第一段]
言情:中国戏曲表演理论的奠基石
作者:顾聆森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演理论  汤显祖  中国戏曲  中国古代戏曲  艺人  戏曲理论  戏曲表演  潘之恒  理性观照  牡丹亭 
描述:中国古代戏曲的表演理论起步较晚,早期的表演理论(如燕南芝的《唱论》、魏良辅的《南词引正》等),曾长时间滞留在唱念等技术性的探讨上。古代戏曲表演得到较高层次的理性观照,是在
黄鹤戏楼月 一戏一世界
作者:程丞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梅戏  戏楼  黄鹤  老师  事业  王国维  父亲  武汉  人间词话  世界 
描述:有人问我:"你的名字取一‘丞’字,肯定是因为你爸妈望女成凤,将来能做个女丞相吧?"其实,我当时觉得名字就是一个符号,只是一笑作答。
多重生死总堪情--浅谈我演新版曲剧《麻风女》的体悟
作者:张娜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死  体悟  曲剧  汤显祖  冯梦龙 
描述:“多重生死总堪情”为冯梦龙赞誉汤显祖《玉茗堂回春》的佳句。每每念及此言,我的心底总会突兀涌起一股甘苦交融的暖流翻腾激荡于胸,心问也莫名展开一幅凄然哀怨的画卷,久久难以释怀!2012年岁末,随着新版曲剧《麻风女》的浓情上演,再度勾起了我对“多重生死总堪情”的几多反思,进而激醒了对诠释该剧的深层体悟。
明人对汤显祖其人的评价述略
作者:黄建荣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评价  评价  历史状况  历史状况  第二层次  第二层次  明代  明代  申时行  申时行  学术界  学术界  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  中进士  中进士  传记  传记 
描述:迄今为止,学术界还较少有人对汤显祖研究的历史状况进行整理、分析,这对目前"汤学"研究的深入无疑是一种不足。本文试以明代为例,将这一时期针对汤显祖其人的评价情况作一简要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