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0)
报纸(58)
学位论文(6)
图书(4)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1)
地方文献 (51)
才乡教育 (7)
地方风物 (6)
宗教集要 (4)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22)
2011(27)
2010(16)
2009(11)
2003(4)
2002(2)
1999(1)
1998(1)
1996(2)
1994(1)
按来源分组
其它(9)
语文教学通讯(5)
广西电业(1)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1)
大家(1)
社会科学战线(1)
津图学刊(1)
戏曲艺术(1)
文学自由谈(1)
学生之友(小学版)(1)
亲近母语 走进生活:教学《师恩难忘》一文有感
作者:鲁良东  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故事  生活  语文  教学观 
描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同时让生活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语文老师要提升自身的生活素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让语文学习使学生受用一生。
念萁之静,慕其之韵:走进丁宁的写作世界
作者:暂无 来源:新作文(金牌读写初中生适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世界  写作  丁宁  金陵怀古    王安石 
描述:“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文本类型和语境观视角下的诗词翻译:以《牡丹亭》下场诗英译为例
作者:刘庚玉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类型  文本类型  语境  语境  下场诗  下场诗  比较  比较 
描述:理论上,莱斯认为“分析文本类型是翻译者选择翻译策略的前提”,“是批评者进行全面的、客观的翻译批评的开始”(Reiss&Katharina,2004)。她借用Karl Buhler对语言的三功能分法
戏曲传播的不均衡现象及其原因 以“临川四梦”文本传播为研究
作者:王省民 辛禄高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戏剧文本  牡丹亭  传播学  不均衡  刊刻  题跋  戏曲文献  评点  马太效应 
描述:中国戏剧史既是戏剧本身的发展演变史,也是戏剧文本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接受改造的历史。各个时期的文人通过对文本的刊刻、改编、评点等,与戏剧家之间建立起某种文化传递关系,即他们通过对
中西方爱情悲喜剧的文本叙述结构分析:以《牡丹亭》和《终成眷
作者:李佩阳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终成眷属》  叙述结构  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 
描述:构模式、形式与意义,达到旧文本新理解的效果。
文本功能的角度谈戏剧翻译的策略:以《牡丹亭》英译为例
作者:杨蒲慧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翻译批评  文本功能  翻译策略  文本类型理论  翻译理论  戏剧  翻译方法  翻译研究  功能理论 
描述:作的方法,同时也为翻译研究、翻译方法及翻译批评的科学化、标准化、具体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莱斯文本理论的阐释及牡丹亭翻译的实例分析,指出了文本类型理论对戏剧翻译英译的指导意义。
高校教师压力的来源与表现:基于H大学白云黄鹤BBS的文本分析
作者:曾媛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压力来源  压力表现 
描述:来源,筛选出403篇帖子,对之进行文本分析,从中归纳出H大学教师压力的来源与表现。本文分析显示,H大学教师压力的来源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种。外部压力的主要来源有:科研工作、人事聘任制度改革、继续教育
双料故将萨利哈米季奇:拜仁碰尤文本应是决赛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双料故将萨利哈米季奇:拜仁碰尤文本应是决赛
审视中国士人人生立命的文本——谈郭启宏的历史剧
作者:汪健云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剧  中国士人  剧作家  中国知识分子  人生价值  历史事件  李白  司马迁  王安石  中国知识界 
描述:酸辛和苦难。又由于他多思的禀赋,惯常于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滋味奇异的然而又是必然的士人命运,在历史的沉思中,不断契合着自己的生活发
应用翻译研究应是基于实践的研究:以旅游文本及翻译的多样性案
作者:陈刚  来源:上海翻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应用翻译研究  基于实践的研究  旅游文本类型  多样性  译者的专业评价能力及翻译能力 
描述:关键,乃是对文本信息的专业评价能力和专业翻译能力。这实则是对应用翻译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一个整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