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783)
报纸(2144)
学位论文(125)
图书(73)
会议论文(37)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24)
历史名人 (1218)
红色文化 (9)
才乡教育 (5)
宗教集要 (3)
非遗保护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566)
2013(351)
2009(445)
2008(490)
2006(190)
2005(150)
2002(57)
1999(64)
1997(36)
1982(35)
按来源分组
其它(225)
剧影月报(42)
艺术百家(25)
南国红豆(16)
戏曲艺术(13)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6)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
安徽新戏(5)
文学报(4)
兰州学刊(3)
论《牡丹亭》中的情与理
作者:司国芹  来源:江苏科技信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描述: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作者以情抗礼,让杜丽娘用“至情”战胜了“理”,把批判的锋芒直指禁锢人们精神的封建礼教,反映了人们要求思想开放、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重新审视其中情与理的关系
由《牡丹亭》看汤显祖的“至情”论
作者:张冰 张本昌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至情  杜丽娘 
描述:作为“临川四梦”之翘楚,《牡丹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汤显祖“至情”的世界观。杜丽娘作为“至情”的化身,她对爱情生生死死的追求其实就是汤显祖对“情”的追求。本文尝试结合《牡丹亭》文本阐释汤显祖的“至情”论。
论汤显祖《牡丹亭》的深层意蕴
作者:苏天宇  来源: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至情”论  讽世意识  悲剧意识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品,在一对青年男女梦中相会、因情而死、死而复生的故事中,汤显祖以言情之文表达着自己理性思考的内容,《牡丹亭》集中体现了汤显祖宣扬的“至情”论,并且具有强烈的讽世
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
作者:李昕  来源:群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创意产品  文化创意  牡丹亭  文化差异  文化折扣  产业结合  文化产品  文化资源  民族文化 
描述:勃发展的成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贸易逆差依然十分严重,欧美国家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强势地位依然非常突出,我们的文化创意产品在国际竞争
戏曲之况味
作者:颜湘君  来源:书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人生  白先勇  刘希夷  牡丹亭  昆曲  故事  无限  少年  唱腔 
描述:依依呀呀的唱腔中,原有着无限的韵致和深情,待得有了一定生活阅历,看过了人事沧桑,方能解得其中几许况味。
秋至兰香远 天寒松不凋:昆曲艺术的业余传承
作者:池玉玺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昆曲  昆曲艺术  曲家  牡丹亭  演出  俞平伯  保护工作  文献保存  理论研究  艺术形式 
描述:存,以及维持昆曲艺术不至消亡,都起过决定性的历史作用。
昔日北京动物园古桥(下)
作者:杨小燕  来源:北京档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动物园  牡丹亭  古桥  照片档案  试验场  拆除  扩建  游廊  景区  珍贵 
描述:北京动物园内的古桥大部分已在扩建中拆除,只留下珍贵的老照片档案,与大家共赏。
吴歈兰薰之留园
作者:卓玛  来源:雨花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青花瓷  牡丹亭  评弹  园林  拙政园  吴语  姑苏  观众  弹唱 
描述:的裁剪,青底上盛开着白色的蟹爪菊,宛若一只清冷冷的青花瓷,这让我想起了《青花瓷》的歌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我在姑苏等待着
质本洁来还洁去:浅说林黛玉其人
作者:冯力文  来源:湖南教育(中)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黛玉  红楼梦  绛珠仙草  贾宝玉  贾府  爱情  薛宝钗  封建社会  叛逆性格  牡丹亭 
描述:便先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然后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作者是这样描写宝玉眼中、心中的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
梦比春深
作者:胡冰  来源:旅游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平江  昆曲  牡丹亭  江南  苏州  小巷  伏羲  江河水  东西南北  石库门 
描述:扬起的波纹,方让人感受到生机。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苏州多桥,有十步一桥之说。仅平江河上的石桥,平的,拱的,大大小小不下十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