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745)
报纸(206)
学位论文(197)
图书(174)
会议论文(7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286)
地方文献 (60)
才乡教育 (25)
宗教集要 (11)
地方风物 (4)
红色文化 (3)
文化溯源 (3)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1(191)
2010(176)
2009(168)
2008(189)
2007(159)
2004(91)
2002(86)
1998(74)
1988(71)
1935(10)
按来源分组
其它(322)
语文学习(4)
汗血周刊(4)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3)
法律与生活(3)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
公民与法(审判版)(2)
法制资讯(1)
科技致富向导(1)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1)
孔子,中国的灵魂医生
作者:敬文东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家语  语调  公共管理学  灵魂  医生  象征世界  子曰  至圣先师  周礼  绝地天通 
描述:管暗含危险,但我们依然决计前行。
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创新进行时系列专栏之十九 微软
作者:武佳  来源:互联网周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亚洲研究  微软  系统研究  周礼  互联网  系统问题  硅谷  研究员  研究院  团队 
描述:微软二字已经不单单代表着一个软件公司,它更像是一个技术和人才交相辉映的时代的象征。从2009年1月5日起,《互联网周刊》将连续推出针对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系列报道,带领读者领略微软的技术创新,寻找微软的企业文化,挖掘微软亚洲研究院背后的故事。
中秋由来
作者:暂无 来源: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秋节  古代历法  魏晋  周礼  秋季  农历  最早  第二  月亮  传统节日 
描述: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
“借用新娘”心慌意乱走出洞房的新人倒下了
作者:云子  来源:幸福·情爱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波  周礼  新娘  婚礼  父母  紧急避孕药  云南省  不同意  爱情  馈赠 
描述:结婚就可以得到100万元的馈赠,这让一个没有恋人的男孩动了歪脑筋,他说,结婚是很简单的事情——难抵巨额馈赠挖空心思借新娘2008年12月8日,云南省的一家大酒店正在举办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婚礼上,引人注目的除去美丽的新娘英俊的新郎,还有一个前呼后拥
中国时间
作者:萧放  来源:华夏地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时间  中国  阴阳观念  新郎  新娘  习俗  女性  周礼 
描述:顺应天时的正确举动。
孔林由谁人栽植
作者:程广海  来源:国学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孔林  临终前  孔氏家族  周王朝  子贡  泰山  颜回  周礼  诸侯 
描述:儿子孔鲤和弟子颜回先后死去,让孔子异常悲痛,身心受到沉重打击。他本想辅佐诸侯恢复周礼,建立一个统一强盛富庶的周王朝,但他的政治宏愿最终也没能实现。临终前,他让弟子子贡弹琴,自己和着琴声低吟:
[养食篇]前言
作者:暂无 来源:健康大视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食疗功效  传统医学  药膳  药食同源  和分量  记载  周礼  五谷  调配  主张 
描述:时书中还涉及了其他一些有关食疗的内容。《周礼天官》中还记载了疾医主张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疡医则主张"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
周礼》中辨土、辨物观念与生态秩序
作者:潘竹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原始农耕文明产生以后,农作物作为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直接决定着人类的生存状态,因此,农耕便成为原始文明中的重要组成。农耕的结果是单一的粮食产出,它的过程却涉及到诸多文化的创造以至于文化形态,换言之,农作物的种植受到诸如天气、季节(时令)、
周礼正义》所见孙诒让名物训诂研究
作者:钱慧真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孙诒让  周礼正义》  名物  名物训诂 
描述:献与文献之间循环操作的模式,将名物研究推进到现代名物学研究的阶段。孙诒让《周礼正义》正是产生于这学术研究新旧交替之际,在中国名物训诂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它达到了传统名物训诂的高峰并对现代的名物学
郑玄《周礼注》从历时角度对字际关系的沟通
作者:李玉平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玄  历时沟通字际关系用语  古文  故字 
描述:郑玄《周礼注》继承了以往注释家的历时沟通观念,继续使用或改造其历时沟通用语,并据之在注文中对经文用字进行历时沟通,也为后来明确创造术语古今字来沟通这类字际关系奠定了基础。其用语A古文(为)B、A,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