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011)
报纸(1783)
图书(54)
学位论文(40)
会议论文(2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704)
地方文献 (118)
宗教集要 (32)
地方风物 (20)
红色文化 (19)
非遗保护 (10)
才乡教育 (6)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454)
2013(204)
2011(367)
2008(247)
2007(157)
2006(83)
1995(58)
1991(31)
1979(4)
1909(3)
按来源分组
女报(3)
中国铁路(2)
中国地名(2)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
长春日报(2)
资料通讯(2)
平顶山日报(1)
现代传输(1)
吉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当代护士杂志(1)
翻译心理学研究的新收获:刘龙《翻译心理学》评介
作者:刘金龙  来源:民族翻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译心理学  翻译理解  翻译研究模式  翻译过程  心理学研究  科学研究方法  翻译学  翻译理论研究  过程研究  心理过程 
描述::"中外翻译研究过去主要注重结果,大部分文章和著作讨论的都是译文和原文的关系问题,很少有人关注翻译过程问题,就是涉及这个问题,也只是作为一种现象谈谈,而不是当作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来研究。"事实上,翻译理论研究必须包括翻译过
何源森督战映恢复重建
作者:李庆  来源:西南电力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何源森督战映恢复重建
胡布商金融形势
作者:暂无 来源:钱江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新华社北京9月22日 国家主席胡锦涛22日上午应约同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双方就中美关系及美国经济金融形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布什首先祝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取得圆满成功,感谢中方对他在出席北京
黄鹤楼小
作者:李西亭  来源:崇文书局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黄鹤楼  简介 
描述:黄鹤楼小
苏轼两首咏苍梧山词的虚写之妙
作者:王毓容 郑航  来源: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虚写  乌台诗案  翰林学士  王安石  次韵  杭州  东坡 
描述:《次韵海州书怀》、《次韵孙职方苍梧山》是苏轼咏苍梧山的名作。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与王安石政
鹤与琴书共一船:舟上读书的古时情状
作者:暂无 来源:深图通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琴书  情状  交通工具  王安石  白居易  李白  习惯用语  杭州  租船 
描述:便自称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女友收人房产王益落马?
作者:暂无 来源:新快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6月13日,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前证监会副主席王益被正式“双规”已经6天,有关方面仍然没有正式消息。 王益在端午节(6月8日)被“双规”,离涌金系掌门人魏东跳楼整整40天。 今年5月10日,《理财一周》曾以《魏东之死:券商流下第一滴血》为题,对广发证券、国金证券、太平洋证券进行了重点报道。6月
情景浑融 深蕴理
作者:陶文鹏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词》  晏殊  词人  典雅 
描述:徊。”此词写怀人。上片说他在小园里对酒听歌,忽然想起去年欢宴的情景,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他同情人分手了。如今景象依旧,她却杳然黄鹤,真不知道几时才能回来。这三句由今思昔,将今昔时空与情景叠印表现,无一怀人词语,却渗透着深沉的怀人情意。笔墨洗练,又从容自如。下片借眼前景物写今日的感伤。“无可”两句说:看着春花凋落,春光易逝,深感无可奈何;又见燕子呢喃归来,好像是曾经相识,更教人情怀难堪。这里所写的花与燕,都是词人亲眼所见的真实景物,同时又有隐喻、象征的意味。古人常以花来比女子,“花落”,也就隐喻佳人的杳然无踪或是已然辞世;“燕归”,既补写出去年欢会时有燕子在场,所以说“似曾相识”,同时也反衬出伊人未归所引起的怀念、伤感之情。可见这两句妙在物我交融,情景混一,亦兴亦比,显隐相...
生查子·妻(外一首)
作者:吕克俭  来源:扬子江诗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蟋蟀  芦苇  风声  腊月  黄鹤  吴山  河山 
描述:生查子·妻(外一首)
究戏曲之理,通古今之变:安葵《赏今古集》读后
作者:徐燕琳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美学  汤显祖  戏曲理论  戏曲研究  综合论  戏曲创作  古今  创作理论  创作心态  戏剧家 
描述:长期以来,古代戏曲研究与当代戏曲实践虽然各有各精彩,却一直缺乏有力的衔接与沟通。这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因为曲学的开创毕竟为时不久,理论和经验的积累酝酿都需要一个过程,而这段时间曲坛又如此风云激荡。另一个原因,借用戏曲批评术语来说,便是案头与场上的矛盾。不仅仅是创作和表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