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431)
报纸(537)
学位论文(71)
会议论文(31)
图书(2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004)
地方文献 (40)
宗教集要 (18)
地方风物 (10)
才乡教育 (9)
红色文化 (5)
文化溯源 (4)
非遗保护 (3)
按年份分组
2014(288)
2013(85)
2011(143)
2009(129)
2008(136)
2007(103)
2006(104)
2001(34)
1998(28)
1986(17)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9)
文学遗产(11)
中国韵文学刊(7)
时代文学(5)
文艺评论(5)
中国文学研究(3)
东海大学图书馆馆讯(3)
井冈山学院学报(2)
才智(1)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
父子同场竞技□时报记者管吴澄摄影记者峻玮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7岁的张毅飞和父亲同场竞技 ■活动 时报讯 昨日,由浙江省足球协会主办,协和体育俱乐部和我要去足球网承办的“足球汇”杯2011浙江省首届足球文化节,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足球场进行。在为期
“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临沂行启动夏文峰陈平平黄英李
作者:暂无 来源:临沂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11月8日讯 (记者 焦雅奇 通讯员 赵胜利)“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专家服务临沂行启动仪式今天举行。来自不同领域的10名专家将深入我市各项目企业,围绕我市化学工业、机械制造、旅游规划、医疗卫生和农业技术等方面提供项目攻关、技术服务等智力支持。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党
清代台湾客家移垦有成之类型研究:以张达京、焯猷、姜秀峦为例
作者:邱荣裕  来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湾,不仅将台湾最为繁荣的府城与邻近城郊之地利,成为海外家乡,同时也因人
刘庆霖 宋自重 骆小华 赵玉润 黄松琪 越 刘文芳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上神仙墅,搬到青山绿水间? 茶草堂看茶道表演 纤纤素手玉壶烟,清水芙蓉自窕然。
板凳龙舞春 政协书画之友社摄影分社浦江采风
作者:王跃 吴海森 景迪云  来源:浙江画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摄影者  摄影者  板凳  板凳  政协工作  政协工作  分社  分社  采风  采风  龙舞  龙舞  镜头  镜头  龙灯  龙灯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造型  造型 
描述:元宵节是中国人过年的高潮,遍地的红灯笼把中华大地打扮得喜气洋洋,各种庆祝活动中尤以舞龙灯最为突出。浦江的板凳龙则以其惊险激烈的舞动场面而震撼群伦,高潮处,舞者观者一起呼喊,声腾
高格灵鸟的盛世悲音:论清代吴嵩梁之“鹤”意象
作者:周芳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嵩梁  病鹤  经世之志 
描述: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意蕴非常丰富。
论周亮工与张民表的交往:兼论《原圃集》和《塞庵》的结集
作者:孟晗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张民表  《原圃集》  《塞庵  结集 
描述:周亮工入仕之前,在开封受知于张民表,在张家做塾师长达八年。张民表殁后,周亮工抚其遗孤,搜其遗集,终生以师礼相敬。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在风云变幻的明清易代之际,尤显难能可贵。
明“七子派”后学论宋元:以末五子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王逊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七子派  李维桢    前后七子  宋元  六朝  文学史地位  必盛唐  诗歌史  唐诗 
描述:明七子派的理论主张被归纳为"文必秦汉,必盛唐"。但这一概括不免偏狭,就而言,当是"古诗以汉魏为师,旁及六朝;近体诗以盛唐为,旁及初唐"①,但对于宋元,他们则毫无例外的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情绪
春树含情,暮云蕴思:解读“怀人
作者:朱阳慧  来源:新高考(高二语数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春江花月夜  解读  诗歌鉴赏  相思  望月怀远  夜雨寄北  李白  中学  晏几道 
描述:2011年江苏高考考的是杜甫的怀人《春日忆李白》,不少学生觉得很茫然。因为大家早已习惯了杜甫的那副忧国忧民的面孔,对于他的理解不是心忧天下苍生,就是壮志未酬、老病孤愁。其实虽说中学课本中所选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论自然气象兴感与诗歌审美意境营造
作者:赵超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气象  自然气象  物感说  物感说  审美意境  审美意境 
描述:物感说"中的混沌一体,到唐宋时期"兴感说"中的条分缕析,可洞悉这种作用的历史发展轨迹;另一方面,人在诗歌创作中,主动运用自然气象的意境营造功能,形成了不少凝结历史传统和民族心理的审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