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妙的戏笔,艺术的卓识——苏轼《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赏析
-
作者:谢桃坊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苏诗 王安石 艺术 清代学者 古人 七言 杜甫 文字游戏 古典诗歌
-
描述:议论杂以嘲讽,放笔纵意,这是苏诗特点之一,它最能体现苏轼的文学天才与机敏智慧。自南宋以来,苏诗此点备受攻击,但后世诗人却始终望尘莫及。《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是七言组诗,共5首,它历来不为选家们所留意。清代学者纪昀批评它说:"语杂嘲弄,颇有率句,不为杰作。"固然此组诗非苏诗杰作,却不愧为奇妙
-
《刘绍荟现代重彩艺术》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古道新章·山水
-
作者:陈立红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桂林市 艺术 现代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首发式 画展 山水
-
描述:协副主席李世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继荣,广西师大
-
四大名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
-
作者:王季思 黄天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四大名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
-
中国古代四大名剧 (西厢记 牡丹亭 长生殿 桃花扇)
-
作者:王实甫 汤显祖 洪升 孔尚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中国古代四大名剧 (西厢记 牡丹亭 长生殿 桃花扇)
-
周日昆博上演《西厢记》《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苏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苏报讯(记者方仁)本周日(6月2日)中国昆曲博物馆(简称“昆博”)14点的星期专场,将上演苏昆带来的三个《西厢记》、《牡丹亭》折子。
其中两折是《西厢记》里的《寄柬》和《跳墙着棋》。前者讲述的是崔
-
先赏《牡丹亭》 后聆《西厢记》
-
作者:暂无 来源:新民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 魏春荣饰演的杜丽娘
本报讯 (记者 王剑虹)北方昆曲剧院本周末将携两部昆曲经典剧目《牡丹亭》和《西厢记》来沪在逸夫舞台亮相。
北昆版《牡丹亭》是已故老剧作家时弢的心血之作,在北京
-
《牡丹亭》《西厢记》启幕天津演出季
-
作者:刘莉莉 来源:天津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见习记者 刘莉莉)本月18日、19日,北方昆曲剧院将在海河剧院上演经典剧目《牡丹亭》《西厢记》,在中国昆剧列入联合国首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十三周年之际,向津门戏迷观众展示昆曲艺术
-
人性美与人情美:《西厢记》与《牡丹亭》之比较
-
作者:暂无 来源:作家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人性美与人情美:《西厢记》与《牡丹亭》之比较
-
从《西厢记》和《牡丹亭》看中国古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
作者:曾效葵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崔莺莺 崔莺莺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中国古代女性意识 中国古代女性意识 觉醒 觉醒
-
描述:《西厢记》中崔莺莺是中国古代文学人物形象中一个勇于反叛、敢于向封建势力宣战的经典形象,她代表着中国古代女性意识的最初觉醒。《牡丹亭》中杜丽娘要求女人应当得到自己的权力,即对男性的需求,认为女人天生
-
浅谈《西厢记》与《牡丹亭》语言的“自然”与“人工”
-
作者:田燚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浅谈《西厢记》与《牡丹亭》语言的“自然”与“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