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航天系统产生六位院士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院士  邢球痕  吴宏鑫  航天业 
描述:源2号卫星总设计师、总指挥,月球探测卫星技术负责人。他在卫星研制,特别是中国资源2号卫星研制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创造性的重大贡献。该星创造了国内卫星最高姿控精度、CCD相机分辨率及数传码率的纪录,填补了我国航天对地观测空白。经专家评审,该星整体水平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他还推动普及了计算机在卫星、飞船设计及制造中的应用;在信息处理领域取得颇多成果。主持完成了深圳股票交易VSAT网等卫星应用工程,经济效益显著。作为我国月球探测卫星技术负责人,进行了出色的工作,已完成方案设计,关键技术攻关已有突破。邢球痕,1930年9月出生。曾任航天部四院院长、航天总公司四院科技委主任,现任天风科技转化中心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是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奠基人之一。在开创我国新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及发展这种高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我国战略及战术...
“菊花诗案”
作者:季续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菊花诗  乌台诗案  黄州  宋史  宋代  诗话  利用职权  小说 
描述:上,出现了许多诗话,笔记之类著作。这些著作,顺手拈来,信口说去,多喜造点“本事”,加点噱头,以供茶余酒后助谈消遣,不是严肃正经的高谈宏论。比如,苏
一条《水浒传》原本的
作者:罗尔纲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浒传》  罗贯中  百回本  农民起义  胡应麟  中新社  新华社  罗尔纲  杨慎  李师师 
描述:。现在又取得了一条证。明人胡应麟(万历四年举人)的《庄岳委谈》卷下有一段话说:
《利簋》铭文
作者:吴孙权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王  甲骨文  于省吾  岁星  商纣  利簋  徐中舒  解释为  占星家  《周礼 
描述:《利簋》铭文释吴孙权利簋于1976年3月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公社西段大队的一个西周铜器窖穴里,其上有铭文4行2字,记述了周武王代商的历史,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1977年,唐兰和于省吾先生发表考释
田畯后稷
作者:张希峰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  后稷  《七月》  田畯  田大夫  《周礼》  农神  周人  南亩  《左传》 
描述:启源《毛诗稽古篇》、崔述《读风偶识》、胡承珙《毛诗后笺》、马瑞良《毛诗传笺通释》、陈奂《毛诗传疏》等,皆祖述毛传郑笺,大同小异。
书院研究中的成果
作者:刘凌  来源:文献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岳麓书院  成果  书院制度  朱熹  会讲  中国教育史  世界教育史  教育制度  讲论为学  陆九渊 
描述:六年),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湖南师大杨布生的《岳麓书院山长考》和杨金鑫的《朱熹与岳麓书院》是我国书院研究中的成果。这两部著作都注重有的创见。如会讲是书院讲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我国学术界对会讲
明末戏曲作家
作者:张增元  来源: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万历  戏曲  十三年  三十年  十七年  汤显祖  作家  江苏  明末  南京 
描述:明末戏曲作家史料传世者甚少,又散见群书。本文搜集清代文献中的有关资料,并借鉴今人研究成果,对郑之文、孙枘、张萱、林章、梅鼎祚、余翘、邱园、沈自吕、魏浣初等戏曲家的事迹进行排比综理,勾画出诸家生平的大概情况。
《邯郸梦》思想内容
作者:程建忠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揭露  反映时代 
描述:对于汤显祖剧作《邯郸梦》的思想内容 ,历来的评论家、文学史家大多甚为贬斥。本文通过对该剧思想内容的具体分析 ,认为在揭露现实和反映时代生活方面 ,《邯郸梦》有其独到的成就 ,不失为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小二炮”应是和局
作者:杨明忠 陶诒谟  来源:象棋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象棋  棋手  小二炮”  和局  着法  布局  吴贤贵  谢世森 
描述:《象棋研究》2004年第3期,吴贤贵、谢世森两先生提出第1期所介绍的“小二炮”局,红方有速胜着法。意见正确。其实原因红方三·五位的兵。(如图)给排版者误排在三·六位至对方河口。以致首着有兵三平
《灵枢·骨度》校勘三则
作者:李锄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校勘学  灵枢·骨度  中医古籍  刘衡如  横骨  原文  灵枢经  张介宾  编写体例  出版部门 
描述:作日趋重视,整理者均列“校勘”为编写体例之首项,出版部门更有校勘专著——《灵枢经(校勘本)》之印行。不过,正如刘衡如在该书《校者的话》中所云“《灵枢》一书的校勘,前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