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山这边 山那边(外一篇)
作者:刘绍良  来源:大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这边  山那边》  散文  文学  刘绍良 
描述:云南多山。山成了我的精神依托,山也阻碍了我探询的目光。因此,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我的一颗燥动的心,渴望成为一只鹰,从某座山巅起飞,翱翔于蓝天之下,万仞之上,或者,极目无垠的万倾碧波之上,去舒展一腔豪情,去拥有一份空灵。倦了,随意地敛翅于某座山巅,歇脚于某棵大树,甚至,结巢于某个虬结的枝桠。
联谜竞猜
作者:暂无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春联  竞猜  文学  阅读知识 
描述:春联猜人名 大年初一,长沙各店铺门上.大都换上了春联。正如王安石所说
晏殊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者:宋翔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文学成就  文学成就  文学史  文学史  地位  地位 
描述:力倡平淡,在灵活运用骈偶方面尤其有独到之处。
女权主义文学应是一股强势的文学力量
作者:王熙博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  文学力量  文学力量 
描述:在各种文学类别中,女权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具有针对性的文学类别,她是女权主义运动的向导,也影响了许多女性对对生命,生活,命运的认识,同时也一直改变着全世界人对女性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
文学评点与宋代的《庄子》文学解读
作者:张梅  来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庄子  评点  王雱  高似孙  林希逸 
描述:文学评点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批评形式,是在宋代发展起来的。《庄子》散文有着极高的艺术感染力,明清两朝评点者甚众。文章选取《庄子》为个案,以对《庄子》文本在宋代的历时性解读为切入点,梳理评点学在宋代
二、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及文学鉴赏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文学鉴赏  王安石  近代文学  聊斋志异  文化常识  刘禹锡  现代文学  诸葛亮  解说 
描述:二、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及文学鉴赏
戏曲服装造型设计的审美意识
作者:张艺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服装造型设计  服装设计  审美意识  人物形象  传统戏曲  观众  审美价值  人物性格  中国戏曲  《牡丹亭》 
描述:戏曲服装造型设计的审美意识张艺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戏曲服装也经过漫长的岁月成为国之瑰宝,并且大放异彩。这一切都是由于许许多多的服装设计者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注入新的审美意识,使其艺术生命充满活力
明代的翻案剧及其审美风尚述论
作者:王良成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案剧  审美风尚  《焚香记》  《紫钗记》 
描述:继《西厢记》、《琵琶记》之后,明代也产生了《焚香记》与《紫钗记》等著名翻案剧。与《西厢记》、《琵琶记》言情、教化等主旨不同,明代翻案剧的发生、发展则与参与者对戏剧这种文体的审美期待息息相关
《牡丹亭》情梦相映的审美诉求
作者:刘云霞  来源: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映  审美诉求  生命感悟 
描述:,形成作者特有的审美诉求,表现作者特有的生命感悟意蕴。[著者文摘]
陆象山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
作者:王煦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美学  心学美学  直觉体验  直觉体验  当即显现  当即显现  内在超越  内在超越 
描述:在象山处,美的本体即本心,本心的显现就是美;审美乃对本心之美的体认,本心之美就在体验中澄湛,并将一切皆在人生活动中"落座",以人生境界为指归。其理论旨意和最高理想追求,即引人进入"自在自得"与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