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情的堅持-談青春版《牡丹亭》的整編
作者:華瑋  来源:臺灣戲專學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崑曲  崑曲  整編劇  整編劇 
描述:種新的生命。依照這樣的理念,第二章作者解讀牡丹亭的原著精神,指出整編的前提是一定要緊扣原著所要表達的人間「至情」。第三章則綜合了此次青春版〈牡丹亭〉的整編原則:(1)為了完整呈現,還魂後到大團圓的部份
牡丹亭》遇见「趋势科技」 白先勇与陈怡蓁的文艺复兴
作者:刁明芳 洪绫襄  来源:远见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遇见「趋势科技」 白先勇与陈怡蓁的文艺复兴
月落重生灯再红——青春版昆剧《牡丹亭》观后感
作者:周子清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剧团  表演艺术  排练  牡丹亭  剧院  青春  白先勇  全本  苏州 
描述:我虽师从汪世瑜先生,但真正看到全本《牡丹亭》,还是在杭州举办的“七艺节”上,由苏州昆剧团出演的青春版《牡丹亭》。我早在去年四月,得知汪师与马佩玲老师在苏州教授昆剧表演艺术,十月国庆节长假得闲专程去
寻梦·追梦·圆梦——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历程
作者:李耿巍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白先勇  昆曲  昆曲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描述:如何让昆曲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壮大,是白先勇长期以来从未停止过的思考。他认为,要让昆曲的艺术生命力得以延续,年轻化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昆曲要年轻化,演员要年轻化,观众也要年轻化。他呕心沥血全力打造的取得了巨大成功。
架起传统文化与青年之间的桥梁——从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轰
作者:管敏政  来源:戏文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青年  牡丹亭  昆曲 
描述:架起传统文化与青年之间的桥梁——从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轰
也谈戏曲改编的民族性与现代化——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观后
作者:孙书磊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民族性  戏曲改编  青春  昆曲  现代化问题  中国气派  中国作风  民族戏剧  古典名剧  表现手段  新阶段  老百姓  毛泽东  强调  意味 
描述:也谈戏曲改编的民族性与现代化——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观后
试谈戏曲《牡丹亭》与王学左派思想
作者:陈虹  来源:铜陵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学左派  王学左派  汤氏思想  汤氏思想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明代王阳明学说的兴起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而王学左派对当时的思想界和文学界有着更为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戏曲家汤显祖所处的这一特定环境的介绍,以探讨汤氏思想形成及《牡丹亭》创作的意义和影响。
试论《红楼梦》对《西厢记》《牡丹亭》女性意识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郭梅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红楼梦》  《红楼梦》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描述:完成的。崔莺莺重爱情轻功名,体现了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复生,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进一步张扬。林黛玉蔑视功名利禄,要求独立自由,看似柔弱,实则坚韧,其女性意识是对崔莺莺、杜丽娘的继承和超越。
同是“情”字,内涵有别——论《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
作者:叶树发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长生殿》  《长生殿》     
描述:《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都描绘了“情”,但“情”的意蕴有别。然而,不难发现这些“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提高、创新和发展,没有前者,就不可能有
从剧本改编看“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个性
作者:李娜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剧本改编  剧本改编  艺术个性  艺术个性 
描述:本文从剧本改编的层面探析了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