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369)
期刊文章(4414)
会议论文(81)
学位论文(5)
图书(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857)
地方风物 (7)
地方文献 (6)
文化溯源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3(206)
2011(254)
2007(215)
2005(187)
1998(105)
1994(83)
1992(56)
1989(100)
1988(111)
1987(110)
按来源分组
传媒观察(12)
新华文摘(12)
经济研究资料(9)
江苏教育(8)
经济师(5)
人大建设(5)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工友(2)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
集体工业经济(1)
规范执法促公正 夯实基础保平安
作者:张翔 韩琨 宋永祥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规范执法促公正 夯实基础保平安
王益公安分局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作者:滕兑宪 曹金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益公安分局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李觏的功利主义思想及其哲学基础
作者:曹德本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基础  功利主义思想  李觏  政治思想  功利思想  “庆历新政  理论基础  王安石  民族矛盾  范仲淹 
描述:基础 李觏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功利思想,而且,这种思想是比较丰富的、深刻的,它之所以深刻,主要在于他的功利思想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
论林则徐历史地位的确立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
作者:陈敬木  来源: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则徐  历史地位  爱国主义思想  道光帝  鸦片走私  道光皇帝  鳌峰书院  爱国主义者  黄爵滋  厦门 
描述:论林则徐历史地位的确立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
古典诗歌清莹境界的文化基础
作者:马连芬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文化基础  中国文化  境界  合理化  “清”  道家  《诗薮》  胡应麟  原型意象 
描述:古典诗歌清莹境界的文化基础马连芬中国的诗歌,追求一种清莹的境界。如山光水色之清,“清泉吐翠流”(庾阐),“清泉石上流”(王维),“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李白《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素月分辉
浅探王安石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作者:吴云生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浅探  哲学基础  教育思想  情性观  性三品  上智  下愚  万物  圣人 
描述: 王安石作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虽然一生未从事过职业的教育实践活动,但他从实行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出发,高度重视教育的作用。教育改革的思想是荆公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王安石变法的《易》学理论基础
作者:孙鹏凯  来源:才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理论基础  庆历新政  周易  理财  司马光  中进士  研究工作  密切关系  胡瑗 
描述:王安石从事著述研究工作,与其变法有着密切关系。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瑗曾就《井卦·九爻》进行阐发,为庆历新政造势。庆历新政在王安石中进士的第二年展开,虽然庆历新政很快
小农经济不经改造能作为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吗?——与
作者:黄永轼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6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民经济发展  小农经济  社会主义工业化  共产主义  社会改革  农村人民公社  农业合作化  兴修水利  社会主义改造  斯大林 
描述:三月十四日的光明日报刊出了陈道源同志的“农业就是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一文,对拙作“农业怎样成为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一文提出了一些意見,使我得到很大的教益。为了便于討論,深感拙作原文某些不够明确的地方
国有和民营都应是党的执政基础
作者:暂无 来源:党建文汇:上半月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党的执政基础  党的执政基础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  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  《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经济时报》  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  经济研究院  经济研究院  国家发改委  国家发改委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描述:《中国经济时报》近日刊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在一次论坛上发言,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今天在中国执政,经济基础是什么?此前一个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只认为国有经济是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否认民营经济
陆九渊“六经注我”的心学基础及其解释学意义
作者:逄礼文  来源: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六经注我  心学  解释学 
描述:的领域。因此回避“六经注我”的解释学意蕴已经不可能。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陆九渊的论断不是一个纯解释学出发的论断.因此必须在其“心学”的基本立场上来体会其解释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