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谈“模型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作者:张胜平 来源:教学月刊(中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历史知识 引导学生 模型法 历史模型 环状模型 历史事件 王安石变法 图模型 德国
-
描述:史教学的效率,展现历史教学的价值和魅力(如图1)。
-
谈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
作者:马志伦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宋仁宗
-
描述:《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唯一的一篇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是年王安石33岁,任舒州(治所在今安徽安庆)通判。
-
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
作者:冯如远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质疑能力 解决问题 中学生 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 我国古代 教师 引导学生 陆九渊 物理教学
-
描述:质疑能力是指具体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对质疑,就各有自己的见解,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陆九渊却认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纵观整个科学史,其实质就是通过质疑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历史。物理学的
-
唐诗过后的辉煌:谈宋词的发展
-
作者:顾云鹏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词 欧阳修 晏几道 歌词创作 唐诗 发展 晏殊 柳永 花间 苏轼
-
描述: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就已经写尽了,所以宋人在词这种文学样式上,使之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繁荣,成为我们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一、"花间"到宋词的过渡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唐入宋的过渡。在这一阶段,晏殊,欧
-
从《困学纪闻》谈国学与西学
-
作者:钱茂伟 来源:国学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学 西学 传统 王应麟 《困学纪闻》
-
描述:国学是相对於西学而言的。国学是传统的,西学是现代的,国学与西学是人类两大学术传统。国学与西学的区别可由五个方面考察:一是研究对象的不同,二是发现问题的方式不同,三是论证方式不同,四是表达方式不同,五是知识建耩方式不同。本文围绕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探讨了国学形成的背景与路径,以及国学风格的形成。
-
谈曾巩诗歌的散文化倾向
-
作者:李艳敏 来源:飞天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诗 散文化倾向 诗歌创作 以文为诗 欧阳修 宋代散文 宋诗 比较发达 散文创作 章法
-
描述:有六家属于宋代,足见宋代散文的繁荣。曾巩本身就是"八大家"之一,素以古文见称,散文成就很高。在诗歌创作上,曾巩以
-
刘衡 为打赢而研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初秋,一场实战化应急保障演练在西北某地拉开帷幕。硝烟弥漫中,一辆野战供水车快速驶来,官兵们把抽水管放入演兵场一隅发出阵阵恶臭的污水池中。
伴随着低沉的机器轰鸣,不到两分钟,一股茶杯粗的净水从供水车出口迸射而出。官兵们舀起清水,大口喝了起来。
若非现场目睹这种“变戏法”式的野战供水过程,笔者绝不相
-
温婉隐忍自娘子:谈李金鸿的昆曲《金山寺》
-
作者:冯海荣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金鸿 李金鸿 白娘子 白娘子 拧姿 拧姿 气息 气息 人物塑造 人物塑造
-
描述:气质相契合,塑造出极具美感的舞台形象。
-
优孟衣冠启后人:谈戏曲艺术的人物美
-
作者:凌宁 来源:戏剧之家(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艺术 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 异彩纷呈 牡丹亭 衣冠 舞台 艺术反映 杜丽娘 艺术方式
-
描述:有道是"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舞台方寸悬明镜,优孟衣冠启后人"。梨园这两句警语说明:舞台上异彩纷呈的戏曲艺术,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反映生活的艺术方式,是凭借优孟衣冠塑造林林总总的人物形象;这种艺术反映的目的,是通过人物性格与命运这面镜子给人以人生的
-
《涵芬楼文谈》写作主体素养论研究
-
作者:方雷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曾祺 涵芬楼文谈 写作主体 素养论
-
描述:进行论述。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涵芬楼文谈》的成书背景及理论要旨,并对当前学界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以便确定本文的研究角度和方法。由于目前对《涵芬楼文谈》的研究还停留在翻译、介绍等浅层阶段,尚未对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