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接受史研究
-
作者:刘淑丽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戏曲史 中国戏曲史
-
描述:《牡丹亭》接受史研究
-
论汤显祖戏曲创作中的“言情”说及其理论意义
-
作者:王忠禄 来源: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创作 言情说 戏曲理论 牡丹亭 封建礼教 戏曲研究 格律派 明代中叶 古代小说
-
描述:很大的影响。但是,就戏曲创作的成就而言,汤显祖尤为突出。他卓越的戏曲创作成就,归功于富于特色的戏曲理论,即有名的言情说。
-
杜维明 再谈东亚认同
-
作者:观河 樊竟成 来源:东方养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维明 东亚 李退溪 儒家之道 牟宗三 宋明理学 中国文化 陆象山 燕京大学 新儒家
-
描述:所不同。如果,以中美文化交流为观察背景,以燕京大学与北京大学为文化记忆,以为儒家探寻现代阐释为前提,那么,杜维明先生应该是最合适的学者。
-
千年之后再谈王安石变法
-
作者:张军 来源:月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 宋神宗 改革运动 积贫积弱 免役法 市易法 均输法 社会基础 保甲法
-
描述:贫,那么改革只会因失去社会基础而偃旗息鼓,或必然走上改弦更张的道路。自熙宁二年(1069)宋神宗任王安石为参知改事议订新法
-
《牡丹亭》剧中“情缘”思想探究
-
作者:张亚锋 陈冬季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情缘 情缘 至情 至情
-
描述:本文在晚明社会文化的背景下,考察了促成汤显祖《牡丹亭》一剧情缘形成的思想文化渊源,情缘的构置方式及其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希望通过论述加深人们对《牡丹亭》的情缘思想在中国戏曲小说创作乃至社会生活
-
关于《牡丹亭》中的“集唐”诗
-
作者:吴凤雏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 “集唐” 出处 出处
-
描述:明人汤显祖传奇名著《牡丹亭》中,共出现"集唐"69首,历来未有将其出处(所集诗句之作者和所出之诗篇)全部注齐者。经大量查考证实:此69首(共280句)"集唐",分别集自129位诗家的270余首诗
-
《牡丹亭还魂记》与《西厢记》之比较研究
-
作者:苏子裕 来源:学术问题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西厢记 西厢记 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
-
描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两座耸立的丰碑,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两相比较:同是爱情的颂歌,但主题思想开掘的深度不同;主要人物配置基本相同,但性格特征有所不同;都是
-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看中西生死观
-
作者:周园园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牡丹亭 生死观 生死观
-
描述:作品诞生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分别赋予了这两部作品"彰显人文精神"以及"反封建"的独特现实意义。也正是因为这种植根于不同文化的迥异的生死观念及其折射出的历史现实,成就了两部作品抒写爱情又超越爱情的深刻。
-
从《牡丹亭》看汤显祖的女性意识
-
作者:顾慧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
描述: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剧作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从人性的高度探寻女性的生存处境,又从女性的角度呼唤人性的解放。《牡丹亭》是其“至情”思想最光辉的结晶。本文试图探究其女性意识形成的原因,对汤显祖
-
《牡丹亭》二度创作赏鉴-沪、台、美三地《牡丹亭》演出之比较
-
作者:暂无 来源:戏曲研究通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牡丹亭》二度创作赏鉴-沪、台、美三地《牡丹亭》演出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