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熙其人其书
-
作者:林乐伦 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瑞清 书法 康有为 维新变法 吴昌硕 孙中山 湖南 张大千 以碑化帖 清末民初
-
描述:造。三十一岁乡试中举,被湖南巡抚推荐到兵部供职,入仕不到三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曾"投笔从戎",赴山海关投奔同乡刘坤一,任军中幕僚,并联络李瑞清、任福黎、戴邃庵、杨仁山等四处奔走呼吁,力阻议和,期间多次冒险去关外,遍谒驻守关外湘军将领,力主抗日,最终事败垂成。返京后,积极参与康有为发起的"公车上书"。维新变法失败后,列强入侵,两学渐渐进入了国门。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会奏废科举、兴学章被采纳,江苏总督率先建立"师范传习所";两江总督张之洞创建"三江师范学常";李瑞清前往日本考察教育,出任江宁提学使、"两江师范学堂"监督,兼办高等学堂、暨南学堂;曾熙应湖南当局聘请,继1900年回乡在衡阳石鼓书院、汉寿龙池书院任主讲后,于1905年再次返湘创办湖南南路优级师范学堂,亲任学堂监督,兼任湖南教育学会会长。教学内容
-
棋书一道
-
作者:暂无 来源:围棋天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棋书 王安石 明朝 吟诗 棋迷
-
描述:连诗都不写了。
-
你可知道杜甫读了多少书
-
作者:张众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诗 王安石 读书 戏为六绝句 古今 咏怀古迹 东皋 杜诗 庾信 原因
-
描述:,读书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杜甫究竟读了多少书呢?
-
书绅录
-
作者:程千帆 蒋寅 鞏本栋 张伯伟 来源:新国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章 博士研究生 作品 王安石 研究中心 北宋 思想史 杜甫 文心 俞平伯
-
描述:闲堂程千帆语门人蒋寅、巩本栋、张伯伟恭录闲堂师夙健谈,思维敏捷,出语风趣,学生环坐,如沐春风。每侍先生讲论谈笑,总有如珠妙语深印脑海,归去不免笔于日记,一如子张退而"书诸绅"的意思。兹从日
-
书湖阴先生壁
-
作者:王安石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湖阴先生壁》 古代文学 诗词 王安石
-
描述: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成长不可无书
-
作者:曾佩莉 来源:百家作文指导(小学中高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 作文 语文教学 《成长不可无书》 曾佩莉
-
描述:我爱书,就像小树爱阳光一样:我恋书,如白云恋蓝天一样;我离不开书,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难忘与书一起走过的每一分钟,有过感伤的泪水,有过会心的微笑。书如挚友,迷惘时,给予人星光般的鼓舞,伤心时,给予人
-
吴炳与《粲花斋五种曲》研究
-
作者:陈淑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炳 《粲花斋五种曲》 思想价值 创作特色
-
描述:汤显祖的“至情论”,以汤显祖为师。同时他还赞同沈璟在韵律方面的主张,他的戏要求通俗协律。在集两家之长的基础上,吴炳的剧作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第二章介绍文本《粲花斋五种曲
-
吴炳《粲花斋五种曲》考论
-
作者:刘佳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炳 吴炳 传奇 传奇 粲花斋 粲花斋 情邮说 情邮说
-
描述:明时代下戏曲创作的社会环境,以及吴炳其人经历了科举被诬、官职更替、官场纠纷、辞官创作几个重要阶段,梳理总结前人关于吴炳死节问题的研究成果;第二章探索《粲花斋五种曲》本事溯源,“小青题材”的演进和赋予
-
吴炳《粲花斋五种曲》研究
-
作者:车泫定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曲 粲花斋五种曲
-
描述:在晚明剧坛上,“阳沈之争”引起了许多戏曲家折衷两家长处的趋向,其中吴炳在实际创作上被认为是这类代表的作家之一。作为临川派的作家,他也看重调声协律的问题,因此他的《粲花齐五种》对清初戏曲家影响较大。尽管吴炳的剧作在艺术形式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未能引起戏曲评... >> 详细
-
浅谈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中的“质实”
-
作者:吴宗海 来源: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质实 《养一斋诗话》 潘德舆 经世致用之学 道光 精华录 黄爵滋 阳明学 牙慧 汉魏
-
描述:,作令不知何年”,未赴。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未入仕途。著有《养一斋诗文集》二十六卷,《札记》九卷,《诗余》三卷,《诗话》十三卷。他的《养一斋诗话》,在嘉庆、道光间的诗坛上,不论是诗学观,还是对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