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苏舜钦的“大君子”思想
-
作者:官性根 来源:蜀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君子 思想 政治地位 范仲淹 荀子 人才 道德 孔子 参知政事 王安石
-
描述:时,荐其才,遂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
-
包容并蓄的苏氏蜀学
-
作者:賈大泉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之道 思想 宋代 朱熹 程颐 文化研究 道德 儒家 北宋中期
-
描述:统学说。江西新说为王安石开创,得到
-
苏诗旧注补正(二)
-
作者:馬德富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研究 王安石 宋代 皮日休 理解 杜甫 下句 解释 蓬莱 李善注
-
描述:字安
-
玉楼银海与苏诗伪注
-
作者:周裕锴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诗 苏轼 王安石 瀛奎律髓 道书 赵次公 读书札记 物语 故事 使事
-
描述:<正>拙文《白战体与禁体物语》在《古典文学知识》上发表后,友人提出疑问:"苏轼雪诗中‘玉楼’、‘银海’解作肩、眼更有味道?"虽是疑问,却似乎赞同这样的解释。原来关于《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中的"冻合玉楼寒起粟"一联,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一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
深难奇广,余旨不绝: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特色
-
作者:周海平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深 致难 力奇 旨广
-
描述:王安石散文素以"瘦硬通神"而著称,《游褒禅山记》颇能代表这种风格。此文以求深、致难、力奇、旨广为显著特点,由一个极为普通的景点发掘出极为异众的旨趣,写出了在立意与结体等方面甚为奇异的游记,不同于
-
北宋制置三司条例司考述
-
作者:葛金芳 金强 来源: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制置三司条例司 熙丰变法 王安石
-
描述:。
-
“问”字怎么读
-
作者:嵇春明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问” “间”字 《泊船瓜洲》 空间范围 王安石 四声 首句
-
描述:问:王安石的名诗《泊船瓜洲》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间”字究竞怎么读,一直存在着分歧。一种观点是把“间”读第四声,解释为“间隔、隔开”。另一种观点是把“间”读第一声,解释为“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
北宋古文家对柳宗元古文的接受研究:以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为例
-
作者:栗世娜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柳宗元 北宋古文家 古文接受 接受美学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
描述:,肯定柳宗元的文学成就,但他对柳宗元崇信佛教持坚决批判的态度。改革家王安石继承柳宗元“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思想,为文为政注重经世致用,所以他不但肯定柳宗元在文学和政治方面的才华,而且把柳宗元当作有为
-
北宋儒学道论研究: 以范仲淹、欧阳修、卲雍、王安石为探讨对象
-
作者:林素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儒学 道论 范仲淹 欧阳修 卲雍 王安石
-
描述:時趨進。這也是這個時期論道風氣盛行的最直接原因。第二、儒學之內對「道」的詮釋,可謂議論紛紛,絲毫沒有定於一尊的意思。即使是王安石《三經新義》頒行,作為舉業準式,異「道」之論仍然不絕。第三,值得留意
-
王安石《字说》说解字义的特点和以“会意”说解字义的原因
-
作者:黄建荣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字说》 字义 会意 义理 经世致用
-
描述:的实践,三是学术和政治的双重需要。这三方面的原因实际上体现出他提倡的经学必须以经世致用为特点的一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