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高校应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体
作者:姚云  来源:教育与职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高校教育质量  培养的  高等教育  主体  政府  形成合力  难题  责任  解决 
描述: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答案似乎已经明确,那就是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自身三方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在三方合力中,政府的作用颇为人们倚重和强调。而现阶
王安石人才培养观及其对高校人力资源培养的启示
作者:赵霞 要兴磊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用为本,要使之久任,这对高校人力资源的培养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闺塾》中的陈最良不等于《牡丹亭》中的陈最良
作者:姚昌炳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闺塾》  陈最良  古代文学作品  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课本  中学生  素质教育  学生阅读  以偏概全 
描述:《闺塾》中的陈最良不等于《牡丹亭》中的陈最良
临川一中:开创新纪元 创造新辉煌
作者:暂无 来源:价格月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程改革  临川  人民满意  教育理念  教育模式  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  创造  学校  诗情 
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临川一中是盛开在抚州这块神奇土地上的教育奇葩。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教育,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教育模式,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狠抓素质教育,创造
不炒高考“状元”应是常态之举
作者:玫昆仑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高考  状元  学校  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  规定值  健康成长  大学后  大学毕业  身心健康 
描述:不炒高考“状元”应是常态之举
语文教师应是学生索取知识和思想的河流
作者:顾家科  来源: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师  学生  民族素质  素质教育  河流  知识  民族命运  创新精神 
描述:文教师,过去我们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种说法过去正确,现在也不错,我以为“语文教师应是一条流淌的河。一条容纳百川,奔腾不息的河。这就意味着.作为一名教师。一要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新知。二要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三要文理兼通.知能并重。
考能力 重素质 求创新——从“本题不提供参考答案”说起
作者:吴新安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供参考  议论文  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  答案  教育方法  语文试题  王安石  学生  表达能力 
描述:,人败离不开一个逸字”,堪称“寒教”典范。这种家教常为今人所推崇,香港亿万富翁包玉刚、李嘉诚等,深知“千金难买幼时艰”的道
试卷讲评不应是教师的“专利”
作者:刘吉存  来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试卷讲评  数学教学  教学质量  学习动机  教学目标  创造性思维  素质教育  中学 
描述:试卷讲评不应是教师的“专利”
“以学生发展为本”价值取向下的思考——教育应是社会本位、知
作者:王占宝  来源:上海教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实践教育  “以学生发展为本”  社会本位  价值取向  知识本位  人本位  和谐  中学  素质教育 
描述:实践教育、研究教育、评价教育应该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优良的传统,把握教育的科学走向,根据教育的具体环境,回到教育的原点,回到教育的系统中来。[编者按]
“减负”不应是一阵风
作者:刘剑丰  来源: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减负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知识时代  中考  家长  练习题  学习心态  青少年学生  分数 
描述:近日,一位同乡跟我说,他的孩子上了初三,于是,就忙着给孩子买各种各样中考练习题。禁止孩子看电视、看课外书,放弃郊游,催促孩子多下苦功,以备战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