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10)
报纸(1090)
学位论文(22)
会议论文(20)
图书(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942)
地方文献 (643)
地方风物 (19)
宗教集要 (18)
红色文化 (15)
非遗保护 (7)
文化溯源 (5)
才乡教育 (3)
按年份分组
2014(647)
2013(141)
2012(165)
2011(172)
2009(123)
2007(108)
2006(89)
1994(34)
1987(23)
按来源分组
文史知识(15)
东坡赤壁诗词(13)
诗歌月刊(7)
文汇报(7)
当代文坛(5)
星星(下半月)(3)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上海交大报(2)
出版发行研究(1)
金田(1)
迎接挑战 推动航天服务业发展:□本报记者 宋丽 黄希 通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编者按: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次工作会上提出的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中,航天服务业承担着“推动航天服务业走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实现集团公司从以产品制造为中心向制造与服务相结合转变”的重任。其中,航天服务业的发展重点被确定为卫星及其地面运营服务、金融服务、国际化服务、信息及软件服务、航天房地产经营等五大业务
伦理学的吊诡与复位——对温总理《沉思录》的漫想
作者:蒙木  来源:中国报道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沉思录》  伦理学  王安石变法  总理  历史教科书  历代王朝  赵匡胤  聪明人 
描述:用怀疑。除掉了顺应民心但不谙政治的岳飞,宋高宗撇得很清,完全把人们痛恨的矛头引向可怜的秦
教材其实应是学材——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术语另之一
作者:徐皓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远程开放教育  传统教材  教学术语  教育形态  基本功  教与学  “学” 
描述:在不同的教育形态中,尽管教材的基本功用相同,但是教材的设计思路和编制方法必然有所不同。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由于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学”的主体地位日益强化,必然导致所用的教材与传统教材有较大差异。[第一段]
临风想望 不能忘情: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作者:熊盛元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  读后感  文学评论 
描述: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驯之以自然”的儒学内涵:曾巩《宜黄县县学记》
作者:赖华先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宜黄县  学记  曾巩  儒学  教育思想  家乡  作者  记叙 
描述:《宜黄县县学记》是曾巩于皇祐元年(1049)应家乡抚州宜黄县官员之请,为宜黄县县学建成所作的记文。在这篇千字文中,作者以纡简奥的笔墨阐述了儒家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同时又以简练的史笔记叙了家乡宜黄县
论陆九渊的“易简功夫”书法对当今教育的意义
作者:刘召元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易简功夫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大众教育 
描述:简功夫”所蕴含的主要含义,再结合我们所处的教育的环境和时代特色进行分析,从而指出“易简功夫”对于我们当今的“素质教育”“大众教育”和“快乐学习”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世间唯有情难死:三妇合评本《牡丹亭》
作者:李保民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评点  情感  读者阅读  妻子  女性角度  感受  汤显祖  艺术特色  杜丽娘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伟大的戏曲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部杰作,一经问世,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剧中的青春少女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生病,由病至死,最后死而复生的遭遇,曾感动了各阶层无数的民众,为之唏嘘不已。
《游褒禅山记》中的“华”究何音
作者:杨一成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华山  游记散文  王安石  集体备课  读音错误  理趣  句子  写法  见解 
描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文是一篇理趣盎然的游记散文,集体备课时,大家对其内容和写法见解一致,但对文中华的读音却莫衷一是。文中出现华字的句子集中在第一段,共有三处: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于丹·游园惊梦》
作者:袁爱国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园林  游园  汤显祖  文化大餐  经典  艺术审美  名字  学术  杜丽娘 
描述:当于丹这个名字与游园惊梦的戏名联系在一起,我们不禁会私下揣度,学术超女这回借助汤显祖的这出经典剧作,又要为国人献上怎样的文化大餐?怀疑多于钦佩,一大半是因为于丹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浓烈商业气息影
“欲去又还不去”的归隐之思——苏轼《游金山寺》
作者:赵艳喜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江南江北  金山  矛盾心态  人格魅力  林语堂  王安石  仕途  鱼尾  七言古诗 
描述: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苏轼:《游金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