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牡丹亭》看中国古典悲剧精神
作者:李阳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悲剧范式  悲剧范式  团圆之趣  团圆之趣  悲剧精神  悲剧精神 
描述:本文试图以中国古典悲剧的经典剧目<牡丹亭>为切入点,来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不同于西方悲剧的以团圆之趣为特色的悲剧范式及其掩映下的悲剧内涵,并进一步讨论以对正义和善的道德褒扬为旨归的中国古典悲剧精神.
《牡丹亭》之“至情”与泰州学派的戏剧精神
作者:陈燕华  来源:地方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情欲观  泰州学派  化情归性  至情论 
描述:追求的仁与乐、道德和艺术高度统一的精神密切相关.
女权精神的突显:《牡丹亭》、《西厢记》主题比较谈
作者:高敏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主题  主题  比较  比较 
描述:在谈到《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思想性的时候,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西厢记》是以情反礼,《牡丹亭》是以情反理。而我认为《牡丹亭》的主题是赞扬女性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爱情的斗争精神,从而表达对女性
王安石的人格精神及其对散文创作的影响
作者:张三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人格精神  人格精神  散文  散文 
描述:所公认。 本文以李之亮先生的《王荆公文集笺注》为研究材料,从王安石的人格精神入手,探讨其人格精神的特质及其对散文创作的影响。全文共分为五部分。 引言部分简单论述各家对王安石的评价,以及他的创作成果与研究
诗性的迸发—《牡丹亭》创作精神研究
作者:郑力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形象  诗性精神  汤显祖创作观 
描述:,我们可以看出,《牡丹亭》的创作确实贯彻了这一理念,汤显祖运用生花妙笔,在梦与现实之间,将人间至情书写得淋漓尽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牡丹亭》创作的精神来源,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性精神;《牡丹亭
刘绍棠小说的燕赵文化精神
作者:葛振江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刘绍棠小说  刘绍棠小说  燕赵文化  燕赵文化  北运河文化  北运河文化 
描述:。描绘、讴歌美好的生活,挖掘大时代与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展示充满诗情画意的乡风水色、世俗人情。刘绍棠乡土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即表现、赞颂人世之美,即人的美,乡土生活的美,风光景色的美。在艺术形式上,刘绍棠弘扬了中国文学的民族风格,追求传奇性与真实性相结合;通俗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同时积极学习借鉴西方的表现方法和艺术技巧。刘绍棠小说的语言生动、活泼、含蓄、优美、形象、富有诗情画意和音乐性,受到广泛的赞扬和很高的评价。 本文从文艺地缘性理论入手,以此视角观照燕赵文化对河北作家文学创作的深层影响,发掘燕赵文化潜意识以及在刘绍棠文学创作中的显现。强调地缘文化是以“文化地理学”为中心展开的文化探讨,由于地域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历史文化浸润,每一个文化区域都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本质...
梦境中的“死亡精神”与“生命意识”
作者:徐海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梦剧  比较研究  斯特林堡与汤显祖 
描述:理化的戏剧结构。由于直接参考资料的匮乏,本文个性化的思考不可避免地接受了某些通行的批评精神,借鉴了常见的理论方法,如精神分析学说,原型说和神话批评,结构主义原则,女权主义理论,亚里士多德诗学,黑格尔悲剧
《黄麟辣评》评出批判精神
作者:林子  来源:广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当下对名人热点的评判,多是羞答答式的言语,能痛快淋漓的不多。广西却有一个敢于火辣批评的,那就是来自藤县的一名业余作者黄麟,他最近出版了一本《黄麟辣评》,在当地“辣”了一把。 黄麟辣评怎么“辣”法先看看这些篇目:《秦始皇在世会活埋哪些精英》《新中国为何不出文学大师》《纪念鲁迅最好的方式是驳倒李敖
传承善洲精神 建设森林云南
作者:程三娟 顾彬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传承善洲精神 建设森林云南
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
作者:谭晶纯 季征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