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062)
报纸(636)
学位论文(164)
图书(142)
会议论文(3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032)
文化溯源 (2)
地方文献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3(426)
2011(487)
2010(479)
2009(430)
2008(374)
2006(317)
2004(211)
2001(212)
2000(142)
1992(97)
按来源分组
领导文萃(17)
成才之路(7)
产权导刊(2)
财会月刊:理论版(2)
科技智囊(2)
广西财务与会计(2)
中国医疗保险(1)
科学之友(B版)(1)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伤仲永 ● 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陇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
王安石为何拒绝坐轿子
作者:暂无 来源:漯河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轿子古称肩舆,这种用人来抬人的交通工具,在《史记·夏本纪》中已有记载。但在远古,轿子只是非常有身份的人在非常必要的时候才偶一用之。汉唐之际轿子仍不常见,我们从史书上可以看到,即使是高官贵族也还是骑马或乘坐马车。到宋代轿子就相当普及了,当官的通常都坐它。轿子的鼎盛时期是明清两代,无论是谁有钱都可以雇
王安石拒坐轿子
作者:暂无 来源:南国早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安石画像。资料图片 轿子古称肩舆,这种用人来抬人的交通工具,在《史记·夏本记》中已有记载。但在远古,轿子只是非常有身份的人在非常必要的时候(譬如大禹治水走遍全国)才偶一用之。汉唐之际轿子仍不常见
沈括笔下的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青岛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刘建武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浙江杭州人,北宋嘉?探?士,神宗时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他曾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但在变法失败,王安石被罢相后,他却出尔反尔,落井下石,向新宰相吴充
王安石 月薪九万
作者:暂无 来源:人力资源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安石受命危难之时,立志通过改革,“均天下之财,使百姓无贫”,此次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反对。因此,王安石被罢相。后来,因与宋神宗产生分歧,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 在宋朝,宰辅去职、调任、罢免
《改革大佬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蓑笠翁 著 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个人物,赞美者以为他是几百年来第一等人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契机。质疑、反对者认为他是权奸,北宋因之而灭亡。王安石的改革中,有些确实
王安石控制粮价
作者:暂无 来源:中老年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薛立永 北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杭州一带阴雨绵绵,到了八九月份收割庄稼的季节,田地里颗粒无收。米价一天一个价,到了十月,米价已从原来的每石400文猛涨到每石1500文了。 为了阻止米价节节上涨,有一个小县令做出了一件很另类的事情,他既没有权利命令全国物资调剂,也没有通过所谓收缩货
反响 王安石有“囍”
作者:暂无 来源:中老年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看到《中老年时报》2月16日登载《王安石妙联为媒》一文后,想到结婚贴的“囍”字也来源于这个传说。 王安石举行婚礼的时候,报子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清晨赴琼林宴。”马员外听后重开酒宴以示
王安石的“风流债” 丁 锐
作者:暂无 来源:渤海早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新春朗诵北宋王安石的《元日》诗,可感知他是位热爱生活的人;只是在当代某些热衷于搞权色交易的官员看来,王安石绝对是个“另类
王安石建言献策 □张小泉
作者:暂无 来源:大同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被欧阳修誉为“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的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实他的文学家角色与其政治家角色密不可分,王安石文章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给皇帝的上书,用现在话说,就是参政议政,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