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人才难得亦难知
作者:暂无 来源:施工企业管理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用人方法  用人问题  北宋  政治家  文学家  创造历史  思想家  教训  晚年 
描述:‘人才难得亦难知’,这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在用人问题上总结出的教训,也是他晚年失意之后由衷的感叹。王安石并不是不懂得用人之重要,他在《材论》中就主张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用人方法
闳中肆外,千古佳什——《前赤壁赋》内容剖析
作者:宋书功  来源:现代中医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赤壁  黄州  苏轼  乌台诗案  王安石  自学考试  曹操  艺术构思  作者  思美人 
描述:东坡翁的《前赤壁赋》,以妙若天衣之艺术构思,灿若珠玑之精炼语言,虽为写怀古伤今之纪遊,却能摅萧洒超脱之胸襟。熔人生际遇之不平和豪放坦荡之情怀于一炉,而冶就传颂千古之佳什,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不愧为名人之名篇矣!高等中医自学考试列其为重点篇目,确有一定之意义。现对此文试加剖析:
知识林
作者:暂无 来源:新闻知识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新闻学  读者  王安石  陶行知  国际新闻  苏东坡  事实  中央电视台  学者  新闻事件 
描述:新闻就是能唤起读者、唤起人们的关心,进而教诲他们,鼓舞他们并使他们能够得到乐趣的一种对于人们活动的最适时的记录。——美国新闻学者华连
北宋科举制度简议
作者:张伟民  来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北宋  科举考试  诗赋取士  科举取士  进士  王安石  宋朝  地主阶级  宋太祖 
描述:科举制度创置于隋唐时期,由国家定期分科考试,选取人才,分派官职。此后一直成为历代封建王朝选官的基本制度。到宋朝时,科举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本文对北宋的科举制度略加探讨。
“文”字辨
作者:李晋林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说文解字  纹理  线条  本义  花山  文字  交错  褒禅山  看法 
描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一句中的两个"文"字,有不少人认为难以理解,现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据《说文解字》解"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
文言难句解析
作者:黄岳州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形容词  修辞学  文言  王安石  对偶句  动词  西蜀  南阳    工整 
描述:《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一个工整的对偶句。“绿”和“青”原来都是形容词,但这里有动词意味,意思是晖映绿色、呈现青葱。修辞学称这种现象为“性”。又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论苏轼散文的成就
作者:孙兰廷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北宋  苏轼  宋代散文  制科  成就  王安石  教民  文字  韩愈 
描述:苏轼散文代表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在苏氏父子中,他的散文也是佼佼者。南宋时代李者卿评文时说:“韩如海,挪如泉,欧如澜,苏如潮”,(加重点,为笔者所加,下同。)明代杨慎(升庵)认为“此评极当。”(见《升庵诗话》)。关于他和韩愈
豆蔻梢头
作者:赵赴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梢头  母亲  院子  太史令  翰林学士  父亲  太医  夫妻  人言 
描述:~~
文学作品的反向引发作用
作者:杨济东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有限与无限  曹雪芹  红楼梦  王安石  周朴园  文学作品  乐观主义  古人  中国文学史  引发作用 
描述:作用——所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正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吗?于是,人反而被引发到“人生代代无穷已”的积极思考之中。
正确评价李清照的《词论》
作者:何念龙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清照  学术界  北宋  词论  正确评价  王安石  词学观  创作成就  六十年代  五十年代 
描述:六十年代中,学术界对《词论》的研究,往往缺乏辩证的观点,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近些年来,对李清照及其《词论》的研究仍然缺乏持平之论.而正确评价李清照的《词论》,不仅对于认识这篇文章本身,而且对于评价其创作得失,乃至如何看待词这种特定文学形式的发展、词坛上革新与保守、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