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031)
报纸(2089)
学位论文(135)
图书(83)
会议论文(39)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4058)
历史名人 (1297)
地方风物 (7)
才乡教育 (6)
宗教集要 (6)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4(589)
2013(369)
2012(624)
2010(520)
2009(479)
2008(504)
2007(326)
2006(192)
2005(169)
1986(40)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3)
中国戏剧(67)
中国文化报(62)
戏曲研究(58)
艺术评论(17)
文艺研究(17)
中华文化画报(7)
艺苑(4)
魅力中国(3)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昆剧青春牡丹亭》中春香的魅力
作者:曹南山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牡丹亭  牡丹亭  昆剧  昆剧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观众  观众  后花园  后花园  大家闺秀  大家闺秀  角色  角色  舞台效果  舞台效果  诗经  诗经 
描述:大型全本昆剧大戏青春牡丹亭》自2004年起已经成功上演200场。回首多次观看此剧的经历,我对剧中春香的角色一直难以忘怀。每逢大幕拉启,最早展现出人物之美、情节之美的人物形象便是春香,她也是在剧场
青春牡丹亭》之于戏曲现代化的启示意义
作者:刘涛  来源:中华艺术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现代化  戏曲现代化  启示意义  启示意义  艺术精神  艺术精神  戏曲舞台  戏曲舞台  汤显祖  汤显祖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舞台效果  舞台效果  杜丽娘  杜丽娘  文学性  文学性 
描述:近现代以来,伴随整个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戏曲艺术在其现代化进程中一直存有两种误区:其一是疏离文学、突出表演技艺,使得戏曲成为内容空洞的程式展示;其二是在舞台上以现代科技手段展示现代
皇家粮仓品厅堂牡丹亭
作者:郑晓林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厅堂  粮仓  白先勇  海内外  百年纪念  杜丽娘  昆曲  昆剧  浙江 
描述:浙江昆剧团朋友告诉我,他要跟汪世瑜到北京去搞一个厅堂的《牡丹亭》。有"中国巾生魁首"之称的汪世瑜,前些年帮白先勇先生搞出过青春牡丹亭》,海内外极其轰动,因此我对这个厅堂的《牡丹亭》也抱有很大
月落重生灯再红——青春昆剧《牡丹亭》观后感
作者:周子清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剧团  表演艺术  排练  牡丹亭  剧院  青春  白先勇  全本  苏州 
描述:我虽师从汪世瑜先生,但真正看到全本《牡丹亭》,还是在杭州举办的“七艺节”上,由苏州昆剧团出演的青春牡丹亭》。我早在去年四月,得知汪师与马佩玲老师在苏州教授昆剧表演艺术,十月国庆节长假得闲专程去
从传统、青春、中日版《牡丹亭》看昆曲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杨敏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创新  创新  发展  发展 
描述:昆曲流传发展至今,在保持其传统的特点下,在演员、舞美、音乐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和发展,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昆曲艺术需要我们勇于突破,要进行一种深度碰撞、化舍的工程,达到一种更新鲜的境界.创新和
从《牡丹亭》论汤显祖的平民文学
作者:龙怀菊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平民文学 
描述:时社会思潮对其影响等方面的考察,进而论述汤显祖平民文学形成的深刻原因。
亭外的旁白-看北方昆曲剧院新排《牡丹亭
作者:陈朗  来源:人民戏剧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林黛玉  昆曲  薛宝钗  大观园  汤显祖  曲词  旁白  杜丽娘  演出 
描述:林黛玉不大喜欢戏文,其戏剧知识难与薛宝钗相比,在进入大观园之前,她应还未读过《牡丹亭》。但她却凭一双耳朵,能够辨别、体会从梨香院风送过来的曲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并深受感动,案头书与场上曲
六百年昆曲 新剧永远取代不了《牡丹亭
作者:周冉  来源:文史参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汤显祖  演出  杜丽娘  传统戏曲  新纪录  家班  粮仓  剧目 
描述:的皇家粮仓上演六百多场,这个数字在近代昆曲演出史上是一个新纪录。同样是这出剧目,2004年,白先勇制作的昆曲青春牡丹亭》将全本搬上舞台,连演三天时长达9个小时,也曾一票难求。
民族艺术走向文化市场:对青春牡丹亭》演出成功的另类解读
作者:王省民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牡丹亭  青春牡丹亭  昆曲  昆曲  传播策略  传播策略 
描述:青春牡丹亭》的演出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效应,成为昆曲演出史上的一个经典剧目,也开辟了中国古典戏曲走向市场的新路子。探讨青春牡丹亭》的传播策略,解读其成功的秘诀,对于搞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寻梦·追梦·圆梦——白先勇"青春"《牡丹亭》的制作历程
作者:李耿巍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白先勇  昆曲  昆曲  青春牡丹亭  青春牡丹亭 
描述:如何让昆曲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壮大,是白先勇长期以来从未停止过的思考。他认为,要让昆曲的艺术生命力得以延续,年轻化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昆曲要年轻化,演员要年轻化,观众也要年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