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10)
报纸(741)
学位论文(29)
图书(26)
会议论文(1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018)
地方文献 (68)
地方风物 (14)
才乡教育 (6)
文化溯源 (6)
非遗保护 (5)
宗教集要 (3)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2(140)
2010(140)
2007(94)
2005(56)
2003(46)
2002(45)
2001(41)
1999(50)
1995(39)
1990(17)
按来源分组
名作欣赏(24)
写作(9)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3)
安徽文学(2)
南方文坛(2)
天中学刊(1)
石油知识(1)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
华夏出版社(1)
王英与《美丽地生活着》
作者:黄敏  来源:南方论刊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  散文集  《美国地生活着》  文学评论 
描述:王英与《美丽地生活着》
“文坛第一女剑客”王英
作者:俞晓红  来源:伴侣(B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江淮才女王英1996年春与武术结缘,至今己有7个年头了。从弱不禁风的小女人,一变而为飒爽英姿的旋风女大侠,习武生涯就这样彻底改变了她的生存状态。以哲理散文蜚声国内文坛,被称为江淮才女、大陆三毛
梅乡纪行(散文)
作者:赵守值  来源:云南林业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  纪行  梅花  洱源县  海子  梅树  果脯  荒山坡地  王安石  工作关系 
描述:梅乡纪行(散文)
欧阳修散文的特色
作者:振甫  来源:新闻战线 年份:196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散文  古文运动  柳宗元  范仲淹  晚唐五代  宋朝  王安石  文章气势  攻击 
描述:今杨亿穷妍极态,缀風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这跟唐人攻击当时文風的话是一致的。第二,在韩愈以前,有陈子昂、萧颖士、李华等人提倡古文,成为韩愈的先驱者;在欧阳修以前,有柳开、石介、穆修等人提倡古文,成为欧阳修的先驱者。第三,韩愈提倡古文,有柳宗元、李汉、皇甫湜等的响应,扩大了古文的影响;欧阳修提倡古文,有苏舜钦、苏洵父子、王安石、曾巩等人的响应,使得宋代的古文运动获得更深入的发展。
韩愈散文的艺术境界
作者:邓小军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韩愈  中国文化  散文  孟子  新儒学  《原道》  先秦两汉  艺术境界  思想史  陆九渊 
描述:韩愈散文的艺术境界邓小军四川师大中文系一、新古文之性格及新古文与新儒学之关系韩愈所倡导的中唐古文暨儒学复兴运动,实际是一场以新儒学为体(根本精神),以新古文为用(表达形式)的文化运动。韩愈的思想
欧阳修和他的散文
作者:胡守仁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范仲淹  散文  庆历新政  曾巩  参知政事  文章  吕夷简  韩愈  古文运动 
描述:命欧阳修、王素、蔡
谈徐芳的散文
作者:王蒙  来源:海燕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  写作  自恋  文字  气氛  潮流  神经  环境  执著  清白 
描述:最近我读到徐芳的一些散文。我觉得在一个浮躁的环境里,在一种张扬的气氛下,在一股作秀、炒作的潮流中难得有徐芳的,看似平易的其实是雅致的写作。她的文章,细微而不琐碎,清白而不粗浅,敏感而不神经,执著而不
笔记四章(散文)
作者:刘平文  来源:边疆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吕惠卿  散文  托尔斯泰  笔记  苏东坡  黑暗  范仲淹  历史学家 
描述:微斯人,吾谁与归北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四月六日,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一代名相兼文学家王安石在江宁病故,享年六十六岁。是年九月,他年轻时的朋友、政治上的敌人、当时的宰相、大历史学家司马光也与
日伪时期的王英
作者:肖立聪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伪时期  日伪时期  王英  王英  史料学  复杂  汉奸  汉奸道路  人生轨迹  社会角色  卖国活动 
描述:家庭,父亲王同春创业、守业过程中与拳术家、军政要人及帮派首脑的交往影响到王英的价值观,唯权至上的原则令他在军阀混战时期左右逢源,异常活跃。日本侵略者对内蒙古地区的侵略,加深了中国政权的动荡,也加深
如新王英139个梦想从快餐店开始
作者:唐和燕  来源:知识经济.中国直销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国  如新企业  王英  团队精神  创业精神  快餐店 
描述:“一切的感动在我心头,最值得等待是你的双手……是你给我一个彩色的未来,让我拥有自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