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汤显祖戏曲艺术表演方法的特点及其形成
作者:姚莽  来源:戏剧学习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戏曲艺术表演方法的特点及其形成
汤显祖戏曲创作主张
作者:龚重谟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戏曲  “情”  创作主张  音律  《牡丹亭》  诗歌  曲意  “境”  文集 
描述:事都是以“情”主宰,“情”为人的本性。所谓“情生诗歌”就是认为“诗歌”(实际包括戏曲在内的一
再论汤显祖戏曲的腔调问题
作者:徐朔方  来源:戏剧论丛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再论汤显祖戏曲的腔调问题
戏曲表演的基本特点
作者:阿甲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表演  地方戏曲  李渔  戏曲理论  舞台戏剧  汤显祖  观众  演员  程式思维  程式化 
描述:的想象、文字的想象体会出人物来,象张飞、李逵……直接是看不到人的。我们戏曲虽然舞台上可以观到人,但观众也要通过唱词去体会人物,因此这个词要浅,词浅才能使人理解,感性的东西才能强。李渔批评汤显祖的《牡丹亭
戏曲导演
作者:张庚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舞台  导演  演员  艺术手段  节奏  汤显祖  艺术创作  动作  中国戏曲  参军戏 
描述:导演职能的发展导演,这个名词,或者说这个工作,在中国戏曲中间出现,据我所知,在解放以前并不普遍,也许在上海偶然有个别的戏是有导演的,北京还没有听说过。研究一下中国戏曲史,虽然没有“导演”这个名词,但是导演这个职能也是有个发展过程
白燕升:戏曲不应是圈内人的自娱自乐
作者:王宏伟  来源:新华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戏曲  流行歌曲  观众  民族舞蹈  节目录制  北京京剧院  小众化  传统继承  题材选择  制片人 
描述:白燕升:戏曲不应是圈内人的自娱自乐
依托品牌效应 拓展演艺市场:《粉墨牡丹亭》戏曲荟萃带来的若
作者:徐春宏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品牌效应  品牌效应  戏曲  戏曲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拓展  拓展  大发展  大发展  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  思考  思考  新高潮  新高潮  软实力  软实力 
描述:自党的十七大发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以来,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将文化建设摆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社会各界也日益
汤显祖诗歌与基督教(一)
作者:徐晓鸿  来源:天风(中国基督教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基督教  牡丹亭  杜丽娘  柳梦梅  万历  利玛窦  玉茗堂四梦  明世宗  戏曲 
描述:咋一看这个题目可能会觉得奇怪,具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我国明代著名戏剧大师汤显祖(1550-1616),似乎与基督教素无瓜葛,他的诗歌与基督教有关系吗?随着人们对汤显祖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汤显祖
汤显祖
作者:暂无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莎士比亚  明代戏曲  牡丹亭  字义  科举  江西  剧作家  临川四梦  远道 
描述: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别署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明代戏曲作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从小聪明好学,"童子诸生中,俊气万人一",但参加科举
汤显祖:过去与现在
作者:李小菊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遂昌  戏曲研究  昆曲  中国艺术  杜丽娘  利玛窦  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 
描述: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中国戏曲学会、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浙江省文化厅、遂昌县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06中国·遂昌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及汤显祖文化节”在浙江遂昌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