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7)
报纸(39)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9)
地方文献 (16)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3(6)
2008(9)
2006(8)
2004(4)
2003(6)
1998(1)
1987(3)
1986(3)
1983(6)
1982(2)
按来源分组
文史知识(3)
名作欣赏(3)
语文教学与研究(2)
家庭中医药(1)
国医论坛(1)
资料通讯(1)
新闻界(1)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1)
云梦学刊(1)
世界中学生文摘(1)
由《论成周学礼》看用彤与儒学的现代转化
作者:赵建永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用彤  儒学  礼教  中国文化  主体性道德人格  周礼  学礼  现代价值  成周  立国之本 
描述:教育和治国理念中的主导地位,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周礼的各种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是儒家产生的直接源头。经孔子述传,“礼”遂成为儒学的核心范畴,形成了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新文化运动时期,礼教遭到新派人物的猛烈批判,将礼教的人文教育精神与封建纲常制度混同起来而全盘否定。由于对于礼教
从“沈之争”看汤显祖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
作者:王维  来源: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意趣神色”  “意趣神色”  “神情合至”  “神情合至”  道禅思想  道禅思想 
描述:本文通过"沈之争"中汤显祖对于声律问题的看法,并结合其学术思想的分析,试图找出他的"意趣神色"等美学思想的形成原因。另外,根据汤显祖的诗歌和戏曲实践,本文将进一步印证"意趣神色""神情合至"等美学
昆剧的市民话题——“沈之争”新解读
作者:顾聆森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之争  解读  市民  昆剧  《牡丹亭》  16世纪  汤显祖  改编本  宜黄腔  传奇 
描述:,作出声明,表达了如下观点:[第一段]
香砂六君子同名异方辨
作者:金永祜  来源:福建中医药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香砂六君子同名异方辨
词端合唱宜黄:再论汤显祖剧作的腔调问题
作者:苏子裕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剧作的腔调问题是戏曲史界争论的热点之一。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戏曲史上著名的"沈之争",而且关系到明代传奇用何种声腔创作和演出的问题。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四种观点
王安石吃饭实在不讲究亲戚来了“两菜一
作者:许禾钢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吃饭  个人卫生  办公室 
描述:务是“知制诰”,就是皇帝办公室秘书处负责草拟诏书的官员,管机要的重臣,自然也在被邀之列。
要电汇志:绍绅致京卿电:杭州铁路公司京卿鉴陈道到绍办事
作者:暂无 来源:女报 年份:19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要电汇志:绍绅致京卿电:杭州铁路公司京卿鉴陈道到绍办事
“五一”赏剪纸艺术作品看展览三万游客“馆”感受临川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陈伟铭晚报首席记者游中堂 晚报讯为期10天的“龚智杰剪纸艺术展”,自4月30日起在市汤显祖纪念馆清远楼举办,由中国剪纸协会会员、我市知名剪纸艺人龚智杰精心创作展出的《大观园》、《金陵十二钗》、《京剧脸谱》共53幅人物、花鸟、风景等不同题材剪纸作品,吸引了众多市内外游客利用“五一”假期前来参观。据
续写经典名著《牡丹亭》深圳文友翁故里寻“梦”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图晚报首席记者游中堂 本月是第十一届深圳读书月,今年深圳读书月期间,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和深圳《晶报》联合推出了“书立方”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对一本经典书籍进行多样化、立体式阅读,让更多的读者了解经典、喜欢经典、阅读经典。此次“书立方”活动的阅读书籍为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在第一环节
青年工艺大师画出“翁”名作大型瓷板画《牡丹亭》尽展“人鬼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文/图晚报首席记者况国祥 晚报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是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的不朽作品《牡丹亭》中的优美词句。我市一名青年工艺大师,怀着对“翁”的敬意,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