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浩小说艺术特质论
作者:张清芳 陈爱强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艺术  特质论  中短篇小说  《人民文学》  代表作家  《当代》  《作家》  《十月》 
描述:浩是70后的代表作家之一,迄今为止,他已经在《人民文学》、《当代》、《作家》、《十月》、《清明》等刊物上发表过《那支长枪》、《无处诉说的生活》、《等待莫根斯坦恩的遗产》、《黑森林》、《会飞的树
探险与冒险―浩小说论
作者:崔庆蕾 吴义勤  来源:山花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探险与冒险―浩小说论
探险与冒险:浩小说论
作者:崔庆蕾 吴义勤  来源:山花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在70后小说家中,来自河北的浩给我一种很独特的印象.与70后人整体意义上的时尚、夸张、另类、极端、张扬甚至华丽相比,浩似乎显得过于平实和本分了,他的长相忠厚而粗犷,言谈木讷,表情羞涩,对于人生
论南宗禅前期洪州(临济)宗与石头(曹洞)宗的思想发展
作者:韩艳秋  来源:法音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宗禅  思想发展  石头  临济  前期  佛教研究  现实人生  现实生存 
描述:禅宗史上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并得到广泛传播的是慧能所创立的南宗禅。南宗禅思想使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逐渐地贴近和融入了现实人生。它所触及到
试论罗汝芳"圣贤精神不离当下"的实践美学思想
作者:沈玲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罗汝芳  实践美学  实践美学  圣贤精神  圣贤精神 
描述:果.悟性的获得是通过主体感性能力的求得而来的,一切来自于主体当下的直觉和内心体验.三为乐.罗汝芳重视当下,重视由"忘"而来的心灵虚空,强调悟的工夫是因为从此出发可得到一种审美愉悦,一种快乐.这是一种建立在日用常行之上的俗世之乐,是由忘而悟而生的愉悦,非脱离现实人生的快乐.
蓝蓝 郑小琼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蓝蓝 郑小琼
浩慰问重点工程建设人员
作者:暂无 来源:新三门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春节临近,广大重点工程的建设者们依旧忙碌在一线,赶进度、抓质量,毫不松懈。他们的工作顺利不?他们的生活怎么样?1月16日上午,县委书记浩在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叶剑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邵全建的陪同下
浩周五与网民“在线恳谈”
作者:暂无 来源:新三门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周玲芬)为倾听网民真实声音,本周五9点半,也就是10月30日上午,我县将在县远程教育平台演播室,举行县委书记浩与网民“在线恳谈”活动暨“三门民声在线”开通仪式。 据了解,该活动主要有
心理师周末登门为浩“疗伤”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卫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致电本报,询问浩(化名)的身体、学习现状,希望本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昨天,祝女士联系本报记者,
浩:愿把小说变成“智慧之书”
作者:暂无 来源:文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金莹 “浩,1971年生于河北海兴县辛集村。当过八年的小社员。”这是鲁迅文学奖得主、河北作家浩自书的简介上的第一句。这样简单而低调的开始,似乎也预示着他在生活与写作中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