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51)
报纸(734)
学位论文(37)
图书(33)
会议论文(1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10)
非遗保护 (273)
地方文献 (136)
文化溯源 (94)
地方风物 (25)
宗教集要 (15)
红色文化 (8)
才乡教育 (5)
按年份分组
2014(450)
2013(107)
2012(152)
2011(167)
2010(103)
2009(87)
2008(73)
2007(69)
2004(36)
1993(13)
按来源分组
浙江画报(3)
神州(3)
乡镇论坛(2)
民族大家庭(2)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
西江月(中旬)(2)
中华民居(1)
福建乡土(1)
传承(1)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1)
舞起我们的板凳
作者:徐冬 付勇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板凳  达县  民间文化  风俗习惯 
描述:6月4日上午,记者驱车奔赴达县安仁乡,找到了达县安仁板凳的唯一传承人谭显均,现年59岁的他,黝黑健壮,脸上总是带着微笑.2007年安仁板凳被列入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谈起板凳,谭显
东阳板凳
作者:暂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东阳板凳
灯影接桂影,月圆人更园:关于中秋节的风物习俗
作者:一阳  来源:学苑创造(C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秋节  习俗  民俗节日  中华民族  唐宋时期  《周礼》  祭月  风俗 
描述:一、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中秋的起源 中秋又叫仲秋、月夕,自古便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民俗节日. "中秋"一词出现得很早,《周礼》中就有"中秋献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记载.唐宋时期,仲秋时节的玩赏之风和民间流传的祭月风俗逐渐合流,中秋因此发展成为一个专项的节日.
文化与翻译——读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随想
作者:张政  来源: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  文化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所以翻译时 ,除了翻译语言表层的信息外 ,更要翻译语言深层次的文化含义。作者结合汪榕培《牡丹亭》的英译本 ,从文化翻译之难 ,《牡丹亭》译本在文化翻译方面的处理策略和方法等谈了
文化角度对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再解析
作者:王琳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成败  文化  探析 
描述:王安石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尽管对其变法,见仁见智。但其勇于兴革的精神,也是令人赞叹。本文即试图从王安石个人性格等文化、心理角度予以探析,以望有所触发。
文化的梅岭
作者:徐怀谦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文化  古驿道  苏东坡  文天祥  戚继光  汤显祖 
描述: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条古驿道上,除了活跃着大批商贾的身影之外,还走来了一个个被贬岭南的官员……我是嗅着历史深处透出的一缕梅花香,循着苏东坡、文天祥、戚继光、汤显祖等人的足迹,谛听着驿道上马蹄声来到这里的。
板凳龙舞春 政协诗书画之友社摄影分社浦江采风
作者:王跃 吴海森 景迪云  来源:浙江画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摄影者  摄影者  板凳  板凳  政协工作  政协工作  分社  分社  采风  采风  龙舞  龙舞  镜头  镜头  龙灯  龙灯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造型  造型 
描述:元宵节是中国人过年的高潮,遍地的红灯笼把中华大地打扮得喜气洋洋,各种庆祝活动中尤以舞龙灯最为突出。浦江的板凳则以其惊险激烈的舞动场面而震撼群伦,高潮处,舞者观者一起呼喊,声腾
翻译·文化·美感:以英译《牡丹亭》诸版
作者:周韵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译  文化  美感  “三美”原则 
描述:致生活。
《周礼》玉器类名物词与周代玉文化
作者:李润桃  来源:安阳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玉器  名物词  文化 
描述:《周礼》玉器类名物词主要包括玉器名称、玉器不同部位和文饰名称以及饰玉器物名称等三大类。这些名物词与周代的典章制度关系密切,不仅反映了周代高超的琢玉工艺和等级森严的用玉制度,而且折射出周代玉文化由审美
唐宋时期华南少数民族的动向(上)——重点考察广西左右江流域
作者:塚田诚之 高凯军 崇贺武  来源:世界民族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右江流域  唐宋时期  侬智高  西原蛮  黄氏  部落联盟  考察  华南  王安石 
描述:过去在我国由河原正博、小川博、谷口房男诸先生进行过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中国王朝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来探讨的。河原先生考察了该地区少数民族的“始祖南迁说”的真伪、“蛮酋”(族长)向宋朝疆域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