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598)
学位论文
(17)
图书
(17)
报纸
(16)
会议论文
(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25)
地方文献
(12)
宗教集要
(5)
地方风物
(4)
才乡教育
(3)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
(24)
2013
(27)
2011
(37)
2009
(28)
2008
(32)
2007
(30)
2003
(16)
1999
(21)
1994
(24)
1985
(9)
按来源分组
宋代文化研究
(59)
文献
(16)
文学遗产
(7)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3)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1)
党史文汇
(1)
山东文学
(1)
运城学院学报
(1)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史学集刊
(1)
相关搜索词
名物
唐英
周礼学
南宋
孔子
音乐学
创作观念
《明儒学案》
墓葬
刘绍棠
契约文书
周礼
变法
古文字研究
史学史
启示
“复古主义”
南宋初期
宋代
音乐史
生产技术
社会经济发展
王应麟
科技成就
唐代
北宋
受教育者
制茶业
公元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宋代文献】搜索到相关结果
650
条
《
文献
通考》及其续编的封建考
作者:
冯天瑜
来源:
历史档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
文献
通考》
“封建”
《白虎通义》
《太平御览》
社会生活
政治制度
封建制度
《周礼》
《史记》
《汉书》
描述:
”、“死王事子孙封”、“异域降封”、“杂恩泽封”、“杂名号封”、“宦者封”、“逊让”、“诛贬”等专目,陈述“封建”界说及历代各种“封建”状态。而关于封建最为系统、翔实的记述,则见于典章制度的渊薮——《
文献
北宋对古代
文献
注释的变革
作者:
崔文印
来源:
史学史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刘敞
古代
文献
解释
周礼
小传
经义
读书志
论语
注释
描述:
守章句注疏之学”的沉闷局面。(引文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七经小传》共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包括《尚书》和《毛诗》;中卷包括《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公羊传》;下卷则是《论语》。从形式上看,《七经小
先秦
文献
中的"以数为纪"
作者:
赵伯雄
来源:
文献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秦
文献
逸周书
数词
孔子
周礼
洪范
分类概括
组合
战国秦汉
名词
描述:
先秦
文献
中的"以数为纪"
论
宋代
的四六文
作者:
曾枣庄
来源: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六文
西昆体
欧阳修
宋四六
北宋古文运动
四六话
《四库全书总目》
古文家
南宋后期
王安石
描述:
论
宋代
的四六文
宋代
的太学
作者:
张惠芬
来源:
教育发展研究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范仲淹
太学生
科举考试
知识分子
司马光
国子监
北宋王朝
学校教育
考试方式
描述:
到了
宋代
,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后期。一方面,封建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另一方面,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封建统治的危机日趋严重。北宋王朝面临着如何维护、延续封建统治的严峻
论
宋代
实学
作者:
葛荣晋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实学思想
王安石
陆九渊
经世致用
理学家
朱熹
社会危机
北宋
吕祖谦
气实体论
描述:
论
宋代
实学葛荣晋所谓"实学",是指宋以后的"实体达用"之学。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忧患意识的隐显,实学总是或侧重于"实体",或侧重于"达用",而不断地在转换中向前发展。
宋代
实学,经历了一个由北宋重"达
宋代
的义利观
作者:
冯娟
来源:
求实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义利观
中华书局
贵义贱利
《习学记言序目》
王安石
《朱子语类》
朱熹
封建统治
周敦颐
物质利益
描述:
宋代
的义利观
《全元文》误收吴澄集外文一篇
作者:
李舜臣
来源:
江海学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全元文》
误收
《诗序》
辑录
刊本
作者
99年
古籍出版
文献
外文
描述:
《全元文》误收吴澄集外文一篇
李垕应是"眉州丹棱人"
作者:
毛西旁
来源:
文献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丹棱
宋人
明州
李焘
宋史翼
贵州
文献
浙江
作者
羁縻州
描述:
縻州,在今贵州境内。均与"丹棱"无涉。《李焘传》中说:"[乾道]五年……子垕
走马楼吴简研究——吴简所见“调”应是“户调”
作者:
王素
来源:
历史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走马楼
三国
学者
吴国
资料
长沙
国是
见解
文献
兴趣
描述: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陆续公布,不仅为吴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也为吴史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譬如:关于吴国是否实行过户调制,由于
文献
缺乏明确的记载,学者见解不一。而吴简中颇多“调麻”、“调布”、“调皮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