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57)
期刊文章(257)
会议论文(5)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02)
地方文献 (7)
红色文化 (5)
地方风物 (3)
才乡教育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125)
2013(21)
2012(45)
2009(40)
2008(21)
2007(20)
2003(10)
1989(6)
1988(4)
1980(1)
按来源分组
学前教育:幼教版(1)
探索与争鸣(1)
学习之友(1)
中医杂志(1)
河北教育(综合版)(1)
中国商界·上半月(1)
金融与经济(1)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
IT时代周刊(1)
(1)
别再犯古人的“自负病”
作者:李付春  来源:秘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布政使  至圣先师  孔子  交往  阮元  老聃  音乐  周礼  清朝  学习 
描述: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跟知书达理的人交往。孔子,本是至圣先师,拥有弟子三千,却为人谦和。孔子曾师从谈弘、师襄、老聃等人,向他们学习音乐及周礼,留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千古名言。但有些人,自以为官
精心设“导”,引人“入”胜
作者:潘早晨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导入新课  教学效果  导入法  语文教学  学习  精心设计  课文导入  教学实践  王安石  孔乙己 
描述:在语文教学中,导入新课极为重要。教师如能用三五分钟的时间精心设计导入语,吸引学生进入到学习的美好情境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尽快地接受新的知识。我从教初中语文十余年,非常注重导入
《伤仲永》教学实录及点评
作者:程翔 李天英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学生参与  同学  文言文  教学方式  学习  老师  解决问题  普通人  注释 
描述:”,并在正中间画了一个四台的阶梯图。) 师:好,看完的请举手。 (生全部举手。) 师:看完第一遍,看懂的、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事的同学请举手。 (没人举手。) 师:大家互相看看。有没有举手的?没有。这说明只看《伤仲永》的正文,看第一遍,没有看懂。这很正常,要知道像这种文言文,看第一遍,只看正文,是看不懂的。下面就要看第二遍,看第二遍的时候要看注释,请拿起笔来,一边看,一边用笔圈点勾画—下。 (生继续看。) (师板书,在第一个台阶下面写“读第一遍”,上面写“读不懂”,在第二个台阶下写“第二遍”。) (10分钟以后生全看完。) 师:看了第二遍之后,感觉到基本上看明白是怎么回事,能够两三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的,请举手。
“为学应是一片欢喜境界”
作者:柳延延  来源:杂文选刊(下旬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境界  高等教育  电视节目  教育问题  择校  普林斯顿  学习  兴趣  中国  接受 
描述:”能够择到外国去,显然不是一般人可为,大多数没钱、没权送子女出国的家长只能望洋兴叹了,它表明今天从上到下对中国教育的失望。 怎么解决这个难题,我一介书生不敢奢谈,它太过复杂,是个系统工程。我这里想谈的是一个让我无法释怀的问题,看来也无望解决。读者诸君,你们发现没有,今天中国反映现代人生活的电视剧中凡有儿童的画面,都是在做作业。家长看到放学回家的孩子,说的话都是:“快去做作业。”虽然大多数电视剧粗制滥造,在对这一现象的表现上却直面了现实。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业无可厚非,可孩子不是机器,而是需要加倍呵护的小人儿。“加倍呵护”也主要不是好吃好穿,汽车接送。我曾读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清儒陈澧在《东塾读书记》里对“加倍呵护”的点评:“教小儿,亦当使其常有喜悦意。不然,彼不好学矣。”同时还必须“早放学,使得嬉戏”。
品出古诗的意境
作者:高云霞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  王安石变法  诗语言  社会背景  梅花  准确理解  障碍  学习  精练  思想感情 
描述:境,必须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古诗的意境,往往是由表现力强的词语构设的。因此抓住这类词语,分析、理解其所蕴涵的意义,就能进入诗的意境,打开诗人情感的大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为人所称道,为什么?如果换用其他词,有没有“绿”字那么形象、生动?一个“绿”字,让人似乎看到一阵春风刚过,随即出现一片翠绿,整个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从中折射出诗人思念春光旖旎的江南,急欲回乡的心情。此类例子很多,如“月出惊山鸟”的“惊”,“僧敲月下门”的“敲”等,不胜枚举。由此发现,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大多数是动词。因此在鉴赏时应多注意动词。优秀的古诗中一般有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些名句往往是理解全诗内容的关键。 三、想象补白 诗歌的思路具有跳跃性的特点,这给理解诗意和体会意境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数学知识不只是习得的,还应是探究而来的
作者:严玉秋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画圆  圆规  学生  习得  探究  基本技能  数学知识  再创造  基本知识  学习 
描述:。会画圆的请举手!(学生热情地高举起手来,跃跃欲试)画圆一般得用圆规,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请大家用圆规画一个
班主任应是生命教育的领航者:走向释放个体焦虑的生命教育
作者:朱曼雯  来源:吉林教育(高教)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命教育  班主任  焦虑  个体  当代中学生  矛盾冲突  学习  中这 
描述:当代中学生除了要面对学习的重压,还必须面对身心生长高峰带来的种种矛盾冲突,因此常常会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作为班主任,正确引导孩子走出人生中这一艰难而困惑的时期责无旁贷。
古诗为何集体预习
作者:韩兴娥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导学生  古诗  王安石  学习  电子版  录音机  教研室  效率  韩愈  苏轼 
描述:这个星期学习区教研室发的是电子版的20首古诗。三节学习古诗的课,因为种种原因,我和学生都没有做好准备。上第一节课时,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打印出来,我也担心自己读得不够熟练而让提前背过的宋佳怡上台领读
“富养”儿子:望子成龙的父亲成了硕士儿子的提款机
作者:墨非  来源: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  望子成龙  研究生  父亲  硕士  笔记本电脑  生意  学习  妻子  父子关系 
描述:给钱让儿子花。最终,儿子虽然学业有成,上了研究生,却变得花钱无度,嫌贫爱富,完全把父亲当成了提款机……
苏东坡误续咏菊诗
作者:紫棘 蔡欣  来源:阅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王安石  菊花  书房  西风  宰相  学习  黄花  小学生  双语 
描述:苏东坡误续咏菊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