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65)
报纸(371)
学位论文(61)
会议论文(40)
图书(2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08)
地方文献 (329)
地方风物 (67)
非遗保护 (29)
宗教集要 (8)
红色文化 (7)
才乡教育 (6)
文化溯源 (5)
按年份分组
2014(186)
2011(155)
2010(136)
2008(130)
2007(86)
2003(50)
1999(41)
1998(39)
1994(38)
1990(26)
按来源分组
书屋(3)
高校地质学报(3)
文史月刊(1)
快乐作文(低年级版)(1)
文汇报(1)
徽州社会科学(1)
蚌埠医学院学报(1)
广东科技(1)
商务印书馆(1)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
字典为什么没有“囍”字
作者:王晨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析字修辞  字典  王安石  字词典  用字  北宋  大门  修辞格式  题名  汉字 
描述:人们结婚办喜事,大都喜欢在庭院门墙上贴大红“囍”字。但为什么字典没这个字呢?这个字在北宋才出现。相传王安石在结婚的那天,又得到金榜题名的喜报。他喜上加喜,宴席间便挥笔在红纸上写了一个大“囍”字
古礼的防火
作者:何海  来源:时代消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古礼  以礼治国  “三礼”  礼义之邦  生活常识  “礼”  世界之最  孔老夫子  失火危险 
描述: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礼经有些繁褥的礼节仪式背后,却包含着古代人一些实用做法和生活常识.其中也反映了古人的消防意识.在春秋以前,包括王侯之家在内,晚上照明都是用木柴做火把.因为当时还没发明
简论史在教学的运用
作者:张德树  来源:滁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内容改革  王安石变法  创新能力  运用史料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  教学  材料处理  论史  高中历史 
描述:史料的运用在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我在长期高中历史课的教学注重史料的运用,以此作为培养学生“材料处理”能力的基点和“创新”能力的起点,作为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的尝试。
文学的数学
作者:童海刚  来源:课堂内外(初中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学  文学家  艺术魅力  巧妙引入  诗歌意境  辛弃疾  数字  诗联  晏殊  黄鹂 
描述:文学的数学
关于《荷塘月色》的“月夜蝉鸣”
作者:朱自清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荷塘月色》  陈先生  月夜  蝉鸣  王安石  歪曲的解释  生物学家  记忆错误  《背影》  昆虫学家 
描述:关于《荷塘月色》的“月夜蝉鸣”
《元日》的“屠苏”为何物
作者:崔爱红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日》  “屠苏”  王安石  古诗  中学  语文  释义 
描述: 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干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少注本都说“屠苏”指美酒,但笔者认为“屠苏”解作“茅屋”更为恰当。查《辞海》可知,“屠苏”有三个义项:一为酒名,二为草名,三为房屋、草庵。《元日》诗作于公元1070年春节,其时王安石
《诗》之酒
作者:扬之水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  清酒  郑注  《周礼》  明水  日常生活  《周礼正义》  “制礼作乐”  酿酒  水化合物 
描述:《诗》之酒
古代曲论的“本色”论
作者:赵山林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曲论  “本色论”  戏曲语言  何良俊  《西厢》  语言风格  李开先  审美特色  雅俗之间  汤显祖 
描述:古代曲论的“本色”论
关于《青苗法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者:李华瑞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苗法  常平仓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高利贷者  反变法派  农业生产  抑兼并  苏辙  熙宁 
描述:对常平仓空留在表面上的溢美之词,便说常平仓“不但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而且也有抑制豪强兼并的作用.”且在几年前就曾称常平仓是宋初以来的好制度,是被王安石泼脏水时泼掉的孩子当中的一个.那么就来看看常平仓究竟是怎样一个“孩子”.
《周礼》的救荒思想
作者:王文涛  来源: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周礼》的救荒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