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5)
期刊文章(7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4)
地方文献 (8)
非遗保护 (5)
红色文化 (2)
地方风物 (2)
宗教集要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55)
2013(7)
2011(15)
2009(5)
2003(4)
1998(1)
1996(4)
1995(3)
1987(2)
1982(1)
按来源分组
张家口晚报(3)
福建文学(1)
文化娱乐(1)
梧州日报(1)
广安日报(1)
艺术评论(1)
齐鲁艺苑(1)
京江晚报(1)
戏曲艺术(1)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
偶然梦蹑黄山云 曾疑松手自植——曾熙绘画及其影响
作者:吕晓  来源:荣宝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千  石涛  李瑞清  黄山  清末民初  绘画  山水画  用笔  松手  扬州画派 
描述:以鬻书卖画为生,兼授门徒,从此定居上海,直至逝世。曾熙年六十始作画,起步虽晚,起点却甚高,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所涉猎,尤擅山水画。
病回春》《医学纲目》《幼幼集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介绍
作者:郭振球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幼幼集成  病回春  小儿  治法方药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选方用药  金元四大家  医学  龚廷贤 
描述:诊法,药性等。卷2~4以病证为条叙述了六淫、瘟疫、脏腑病证。卷5除载有头面、胸廓、躯干之病
史、诗、思的多维重构——斌生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的价值
作者:陈平辉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长篇历史小说  文学  历史上  新历史小说  司马光  熙宁变法  历史叙事  长篇小说  文化反思 
描述:本身固有的史实内涵,而且使王安石、赵顼、司马光、苏轼等艺术形象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性,让我们由此及彼对古与今、情与理、革新与守旧、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群体等关系问题作出深刻的反省和别具新意的阐释。
宋熙宁年问社会变革的壮阔画卷:斌生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
作者:邓全恩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  社会变革  历史  生长  艺术作品 
描述:斌生同志苦辛十载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终于问世了,这是临川籍作家以小说形式深刻反映北宋熙宁时期那场波澜壮阔的变革运动,全面刻划“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12卷
校长,应是学校之魂——与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高祥对话
作者:姜广平  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校长  高级中学  学校  《教师之友》  采访  对话  委托  张家港 
描述:祥: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苏州市首届名校长,苏州市首批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江苏省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现任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董事长、校长兼书记。
龚廷贤《病回春》治男女不育不孕症验方验案撮要
作者:李颖 吴伯英  来源:现代中医药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廷贤  病回春  女子不孕  男子不育  验方验案 
描述:明代江西名医龚廷贤之名著《病回春》医理精深,经验独到。其治疗男女不育不孕症的验方验案及所阐发的医理,尤为深刻。本文对此书治疗男女不育不孕证的验方验案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初步探讨,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梢上蹦跳着一群可爱小精灵华盖山松台山等地松鼠身影活跃
作者:暂无 来源:温州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梢上蹦跳着一群可爱小精灵华盖山松台山等地松鼠身影活跃
刘少奇视察林区我开小火车[黑龙江]李井泉口述纪君整理
作者:暂无 来源:老年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刘少奇视察林区我开小火车[黑龙江]李井泉口述纪君整理
说文学作品中的“鬼”——兼评陈荣的《鬼姐》
作者:连枝 詹世烺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古代文学  艺术成就  唐人传奇  蒲松龄  文学作品  清代小说  牡丹亭  小说月报  主要原因 
描述:在此书作者蒲松龄笔下,写了不少成功的孤鬼形象,那种“刻镂物情,曲尽世态”,“各出其情,状无所隐”(蒲立德《聊斋志异序》)的艺术成就,是此书具有历时不衰的引人魅力、久为人们所喜爱的主要原因。这些事实说明,以狐鬼为题材,或住作品中有狐鬼形象或情节,是不会妨碍作品获得成功的。因为它们的作者
晚凉,星河夜横:刘壎诗文试论
作者:闫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壎  遗民  苍劲 
描述:刘壎是宋元之际的一位较为重要的作家.作为遗民,刘壎有无尽的悲痛,但他却能超越昔日视野的狭窄,追求作品的"苍劲"、"风骨".随时间的流逝,他的性情与文风也渐趋平稳.这种风格、情调的复杂使刘壎成为研究遗民诗风、诗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