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杰出的政治变革家吕惠卿--王安石变法的副帅
作者:吕荣哲  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惠卿  王安石变法  政治变革  《宋史》  司马光  青苗法  《纲鉴易知录》  《续资治通鉴》  熙宁  神宗 
描述:能用者,独惠卿而已。”①吕惠卿的学识渊博,欧阳修谓其材识明敏,“学者罕能及”②。当时龙图阁大学士沈 谓其“明习世务,可施有政,为朝廷之用。”③吕惠卿的政敌司马光也不得不承认他“诚文学辨慧”④。当时人们称“安石为孔子,惠卿为颜子”⑤。宋神家则把王安石称为“今之古人”,把吕惠卿称为今之“贤人”⑥。他一生著述很多,不下二、三百卷。据《吕氏家谱》记载,有《孝经传》一卷、《论语义》十卷、《道德经注》(《即老子道德经传》)四卷、《庄子解》(即《庄子义》,十卷、《新史吏部式》二卷、《县法》十卷、《文集》一百卷、《奏议》七十卷、《建安茶用记》二卷、《弓试》一卷。可惜的是,其著作绝大部分为保守派所毁,现幸存无多。吕惠卿是一位与王安石接踵而起的奇才,他与王安石“论经义意多合”⑦。故而成为王安石志同道合的朋友,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副帅。矢志刷...
张方平与苏轼的契心之交
作者:杨胜宽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方平  苏轼  王安石  苏洵  苏辙  文集  《乐全集》  苏氏  张氏  神宗 
描述:修写了一封推荐信。自此以后,苏氏父子与张方平开始了漫长而亲密的交往。
章惇论
作者:喻朝刚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史》  王安石  司马光  神宗  “乌台诗案”  三司条例司  太皇太后  编撰者  雇役法  垂帘听政 
描述:者和追随者竟然占了三分之一。《宋史》的编撰者究竟企图说明什么问题呢?疑问之三:察确、邢恕、吕惠卿、章惇、曾布、安惇果真都是奸臣吗? 本文拟就其中的一个关键人物章惇的评价问题,发表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还望方家匡正.
晏几道生卒年小考
作者:钟陵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商榷意见  徽宗  张氏  宋会要辑稿  生卒年  墓志  神宗  宣和  蔡京  政和 
描述:》据郑侠的生卒年推定小晏生于仁宗庆历元年(1041),或推前几年,卒于徽宗宣和元年(1119)。二谱相较,《宛谱》所系小晏生卒年较《夏谱》推迟十年左右。国内几部流行的中国文学史都采用了《夏谱》的说法,可见颇有影响。虽然有人对《夏谱》的推论提出过商榷意见,但似乎未能引起注意。笔者在参阅有关材料后,也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写出来提供商讨。
简论司马光的经济思想
作者:虞祖尧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翰林学士  太皇太后  资治通鉴  北宋王朝  经济思想  夏县  神宗  治国之道 
描述:敢于直谏,在朝臣中声誉卓著,
安石决策与东坡赤壁词
作者:林子  来源:决策咨询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坡赤壁  王安石  苏东坡词  黄州赤壁  苏轼  神宗  菊花诗  《念奴娇·赤壁怀古》  绝唱  笔迹 
描述:政治见解与“菊花诗”争鸣,竟成就了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千古绝唱。
讽贪官诗
作者:李秉鑑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参知政事  宋理宗  北宋  贪官  神宗  谥号  清廉  知耻  下传 
描述:北宋人赵抃曾在神宗朝与王安石同任参知政事。赵抃为人刚直不阿,清廉自守.他出任成都大守时只骑一匹马,携带一琴一鹤上任,卸任时也如是而去、朝廷上下传为美谈。死后谥号清献,葬于衢州城东北。赵抃去世后70
开拓熙河的王韶
作者:常青  来源:发展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韶  神宗  河湟  渭源  秦州  熙宁  招抚对象  王安石  吐蕃  浮桥 
描述:统一”,自伏羌寨(今甘谷县)以西至兰州,都有分布,他们正是王韶听说的招抚对象。王韶的建议是合乎当时的客观情势的,所以,《平戎策》一上,马上就得到神宗的重视。当即神宗就向王韶召问治边方
最是东坡惊人心
作者:张宗子  来源:书屋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坡志林》  苏轼  唐明皇  宫女  记梦  环佩  神宗  王安石  黄庭坚  苏诗 
描述:上的红靴作铭,“既毕,进御, 上极叹其敏”,破格让漂亮的宫女陪送他出宫。走在路上,无意瞥到宫女的裙带问有诗一首,细看正是他的《太真妃裙带》词。
古人诗论“酒色财气”
作者:仲谋  来源:工会博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论  苏东坡  古人  相国寺  王安石  七言诗  和尚  堵墙  神宗  人人都 
描述:苏东坡在京都时,与相国寺佛印和尚常有来往。一天,二人在寺内对饮,酒意方酣,苏东坡偶然抬头,见墙上有佛印所题七言诗一首: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