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903)
报纸
(878)
学位论文
(84)
图书
(47)
会议论文
(3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52)
地方文献
(87)
才乡教育
(42)
地方风物
(24)
红色文化
(19)
非遗保护
(13)
宗教集要
(9)
按年份分组
2013
(143)
2012
(168)
2011
(251)
2009
(186)
2005
(66)
2000
(47)
1996
(58)
1988
(50)
1986
(31)
1985
(30)
按来源分组
其它
(134)
周易研究
(8)
文史哲
(4)
文史杂志
(3)
南平师专学报
(2)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阅读与鉴赏·高中
(1)
世纪桥
(1)
武夷学院学报
(1)
岳麓书院通讯
(1)
相关搜索词
儒学道统
天理人欲
哲学思想
南宋理学
太极图说
陆九渊
伦理观
书院
唯心主义者
博与约
爱国
启蒙思想家
天命论
南京
理学
叶适
哲学家
孔子
吕祖谦
《孟子》
哲学
区别
基本观点
太极
南宋
六经皆我注脚
太夫人
四库全书
南宋时期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朱熹与陆九渊、陈亮在教育观点上的论争】搜索到相关结果
2946
条
云间月澄:杨慈湖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
隋金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杨慈湖
“‘一’
‘心’
‘觉’”
陆九渊
阳明学
描述:
”、“十百千万,皆本于一”的思想对他影响深刻。在以往的研究中,杨慈湖的思想因他本人与陆象山的师生关系而被认为是“以心为本”的心学。实际上,杨慈湖对心学史上重要人物孟子和
陆九渊
的思想并非是单纯地继承,他对孟子
象山派心学与文学研究
作者:
陈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山派
陆九渊
甬
上
四先生
槐堂弟子
本心
文学
描述:
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对于以
陆九渊
为首的象山学派的研究则更多地集中在其哲学方面,(且主要集中点是在
陆九渊
身上,对于
陆九渊
的门人“甬
上
四先生”,特别是“槐堂弟子”则很少问津。)至于文学上的研究
南宋陆门学者的教化理念与实践
作者:
刘仪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南宋陆门
教化
理念与实践
陆象山
陆九渊
杨简
袁甫
描述:
者對於當代社會的看法、以及其教化思想與方式的介紹;後半部則著重於陸門學者的教化實踐,即包括他們在個人教化與群體教化
上
的努力,各有何重要的實踐。在思想方面,陸門學者的教化思想乃根著於「本心」、「道在庸常
象山先生之人论探微
作者:
徐春林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生理人
心理人
个体人
社会人
自私人
大公人
描述:
再由固于人体的自私人臻于毫无私心杂念、能与天地万化同流的大公人境界。它构成了象山先生的完整人论。
阅读“三知”
作者:
雷源轼
来源: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整体阅读
文章
陆九渊
方法
宋代
体式
知人
描述:
宋代著名学者
陆九渊
提出阅读应三知:“知人知世知体式。”这是对一篇文章进行整体阅读的好方法。
王夫之与程朱陆王格致论比较
作者:
章启辉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夫之
程朱理学
陆九渊
王安石
仁义
格物致知论
《大学》
描述:
王夫之与程朱陆王格致论比较
也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作者:
周华华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提问
语文
课堂教学
著名学者
教育家
陆九渊
陶行知
描述:
学中,
袁燮《絮斋家塾书钞》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文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直斋书录解题》
《君爽》
政治思想
陆九渊
馆臣
发明
描述:
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一)《书钞》不仅体现了袁氏的心学特点,而且是其政治思想的载体。
此陆非彼陆
作者:
陈军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明理学
《历史》
陆九渊
人教版
发明人
教材
描述:
。”其中“二陆”指谁?教材解释为“
陆九渊
及兄陆九韶”。这种解释有误.“二陆”应指
陆九渊
及其五兄陆九龄。
“检吏奸而宽民力”:
陆九渊
的仁爱情怀
作者:
刘晓梅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检吏奸而宽民力”:
陆九渊
的仁爱情怀
首页
上一页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