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戏曲与电视的美满姻缘
-
作者:陈岗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电视剧 中国电视 《牡丹亭》 姻缘 舞台表演 观众 演员表演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近景 审美意识
-
描述:建立戏曲与电视的美满姻缘陈岗今年夏秋相交的时节,在美丽的风筝之城———潍坊举行了第十五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戏曲电视剧(巨力杯)奖评奖活动。笔者作为评委之一,参与了评选活动的全过程。在从初评到定评
-
戏曲的老话题:生存还是毁灭
-
作者:陈培仲 来源:戏剧、戏曲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戏曲 中国戏曲 民族文化 本世纪初 社会主义文化 封建意识 优秀传统 《牡丹亭》 《西厢记》 文化意蕴
-
描述:戏曲的老话题:生存还是毁灭中国戏曲学院编审陈培仲正如灾难深重而又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一样,中国戏曲磕磕碰碰而又实实在在地走完了20世纪,即将跨入21世纪的门槛。孕育、成长和成熟于封建社会的古老的戏曲
-
戏曲理论家凌廷堪
-
作者:赵荫滨 来源:安徽新戏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理论 凌廷堪 中国戏曲 《四库全书》 音乐理论 燕乐二十八调 清代中叶 徽州 发展史 《牡丹亭》
-
描述:掉金银首饰供其读书,但由于积蓄日益耗尽,生活更为窘迫,廷堪只好辍学在家,不久去一家商店当“朝奉”,勉强维持生计。 廷堪有着强烈的上进心,不因环境困难而废读,而是一边做生意,一边攻研诗词文章,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朋友家里见到一本词综唐诗别裁集,爱如珍宝,带回家中日
-
戏曲舞美设计的联想——意象与意境
-
作者:周俊山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象与意境 舞美设计 “意象” 戏曲演出 渗透反应 客观事物 典型形象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艺术家 《牡丹亭》
-
描述:等
-
略说清末民初的戏曲改革
-
作者:袁荻涌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改革 清末民初 文学革新运动 近代资产阶级 《新民丛报》 19世纪末 《西厢记》 《牡丹亭》
-
描述:19世纪末,随着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文学革新运动的开展,戏剧也开始出现新的变化。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创刊号上发表了《劫灰梦》传奇,提出法国的"福禄特尔,做了许多小说剧本,竟把一国人从睡梦中唤起来了"。他也要
-
论戏曲唱词的力与美(续)
-
作者:金芝 来源:剧本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唱词 力与美 沈凤喜 刘铭传 黄梅戏 《马关条约》 人物性格 形式美 舞台艺术 黄山
-
描述:论戏曲唱词的力与美(续)
-
广播戏曲主持人应是多面手
-
作者:何林 来源:视听界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节目主持人 广播电台 戏曲艺术 群众性 不景气 欣赏性 传播 策划
-
描述:戏曲的生命力和根基在于群众,虽然当前戏曲面临困难和不景气,但希望仍在。广播以声音来传播节目,广播电台的戏曲节目主持人,可充分利用广播的优势,主动策划、安排各类节目,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使节目
-
胡应麟的戏曲审美观
-
作者:卢劲波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胡应麟 戏曲审美观 戏曲审美观 舞台艺术 舞台艺术 “谬悠其事” “谬悠其事” 案头文学 案头文学
-
描述:胡应麟不仅以《诗薮》著称,而且以一个艺术鉴赏家的独特视角,在戏曲批评方面提出了一些有别于传统戏曲理论的真知灼见:舞台演出的和谐美、剧本创作的谬悠其事说及案头文学工之美,这是对传统曲学的大突破,其戏曲
-
青春版《牡丹亭》发行DVD 杨振宁提议白先勇写北京人
-
作者:暂无 来源:京华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卜昌伟)为纪念作家白先勇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演出100场,台湾导演王童以影像的手段将该剧拍摄下来,制作成DVD推出。昨天,白先勇在京为青春版《牡丹亭》DVD举办首发式。作为白先勇多年
-
续写《牡丹亭》完构“书立方” “阅读方式的革命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尹春芳)第十一届深圳读书月“书立方”重点主题活动的最后一环——“阅读方式的革命”高峰论坛于29日上午举行。在本次论坛上并进行了《牡丹亭》续写颁奖。至此,深圳读书月首个“书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