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643)
报纸(566)
图书(81)
学位论文(81)
会议论文(4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288)
地方文献 (107)
文化溯源 (13)
红色文化 (3)
按年份分组
2009(205)
2007(174)
2002(79)
2000(95)
1997(71)
1996(67)
1995(74)
1994(66)
1983(40)
1981(3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65)
戏曲研究(76)
抚州师专学报(42)
艺术百家(32)
戏文(28)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8)
社会科学战线(9)
文学评论(6)
河北学刊(3)
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1)
戏剧中的黑暗精灵——论《哈姆雷特》与《牡丹亭》的鬼魂戏
作者:高旭  来源: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汤显祖  鬼魂戏  鬼魂戏 
描述:部作品中对情节推动和戏剧表现也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其中的异同更显示了中西戏剧的沟通与民族特色.
赏心乐事还是悲情伤怀?——试论《牡丹亭》的悲剧内涵
作者:宋媛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悲剧性  悲剧性 
描述:传统看法认为汤显祖的《牡丹亭》应该是被划为悲喜剧,实质上《牡丹亭》是一出悲剧。尽管其主要情节:寻梦、化魂、圆驾等都带有一定的喜剧的表象,而这些情节正说明了汤显祖以乐现悲的手法。深刻分析情节
试论《牡丹亭》与古典诗词
作者:王忠禄  来源:青海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 
描述:明代杰出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着意引用、化用明以前大量的古典诗词 ,表现在描写景物 ,刻画人物形象 ,推动剧情发展 ,联系全剧结构等方面 ,同时 ,从戏曲的角度看 ,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牡丹亭》“至情”观
作者:瞿华英  来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至情  至情 
描述:汤显祖以“临川四梦”构建应和时代的“至情”理想,他一生“为情作使”、“为情转易”,《牡丹亭》对至情进行了直接大胆的描写和歌颂。但是作为儒生,合理合法的社会准则依然会作为一个尺度保留在心中。汤氏试图
论《牡丹亭》对民间文学素材的处理
作者:纪军  来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民间  民间 
描述:郁、浪漫瑰丽、亦幻亦真的爱情传奇。
再论汤本原著《牡丹亭》的声腔问题
作者:朱仰东  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声腔  声腔 
描述:需,加以改编。也正因如此,一方面该剧在唱腔问题上难以趋于一致;另一方面,该剧能常演不衰。
《邯郸记》出评
作者:邹自振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邯郸记》  《邯郸记》  出评  出评 
描述:逐一进行分析评述,以期全面解读这部剧作。
浅谈《牡丹亭》的二合思维特征
作者:王远秋 陈扬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合思维  二合思维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描述:二合思维是傅修延在第二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成立大会上提出的,它不仅体现在汉字字形上,而且在叙事单元内以及正副文本间都体现了出来,是除汉语以外的其他语言所不曾具有的思维特点。作为传统戏剧的代表作之一的《牡丹亭》也在戏剧的主旨、人物及结构中体现了二合思维
《牡丹亭》审美文化阐释
作者:杨洁  来源:大观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牡丹亭》  戏曲《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 
描述:明代文学的典型代表是小说和戏曲,而戏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便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对《牡丹亭》的研究,此前已经有很多学者作过,而且取得不少优秀成果。但就笔者所看到的资料,发现很少有人对《牡丹亭》做
三闹《牡丹亭》
作者:徐培晃  来源:兴大人文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本文從「鬧」的角度切入《牡丹亭》,依情節鋪展次序討論「鬧學」、「鬧殤」、「鬧婚」,指出《牡丹亭》刻意在正經的學堂、喪禮、婚禮場合中,安排嬉鬧唐突的橋段,藉以鬆動父執倫理的嚴肅面孔,發揚個人意志。最後再強調《牡丹亭》藉由卑位者以及邊緣人物的刻畫,達到出乎規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