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性盆地中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一个模式
-
作者:JohnA.Howell 傅文敏 来源:海洋石油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性盆地 沉积物 层序边界 地层学 可容空间 裂谷盆地 高分辨率 几何形态 海平面下降 低水位
-
描述:露的陆架上形成下切河谷和河流间地貌,虽然它们并不总能保存下来。在任何一种盆地类型中,如果海平面下降的速率低于沉降速率,陆架尚未暴露,则形成类型2层序边界(Pasamentier等,1988)。本文考虑了在张性裂谷盆地中层序地层学概念的应用。综合Walsh等(1988)的张性断层几何形态以及Jervey(1998)的可容空间模型,提出一种理论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整个复杂的,构造控制的地貌模板上共同存在着不同的可容空间体制。这些可容空间体制反应了整个盆地内全球海平面和构造沉降模型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且形成变化的、可预测的地层特征。Pasamentier等(1993,A,B)讨论了盆地地貌和沉降剖面,它们是控制层序几何构造的局部控制性因素。在研究裂谷盆地时,有必要进一步发展这些概念,并且考虑沉积走向上以及倾向方向的沉降变...
-
总把新桃换旧符:新课标语文教学模式变化之我见
-
作者:张广新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模式 新课标 桃 《元日》 教学改革 中学语文 王安石 改革家
-
描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偶尔读到王安石的《元日》,忽然想起了中学语文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弃旧用新的教学模式,与这位改革家的这句诗是何其的相似。
-
爱立信CEO思文凯:创新应是思维模式
-
作者:云竹 来源:中国网友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爱立信CEO思文凯:创新应是思维模式
-
传统出版社如何发展数字出版——易文网模式剖析
-
作者:李舸 程国重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字出版 传统出版社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互联网出版机构 新闻出版总署 出版单位 内容资源 品牌效应
-
描述:易文网(http://www.ewen.cc)是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认可的互联网出版机构,其运营商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新汇光盘(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三方投资组建的上海数字世纪网络有限公司,是目前较为典型的由传统出版单位投资、
-
一个世界性课题:中国模式、从六个方面调整产业结构、社会主义
-
作者:任浩 来源:资料月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一个世界性课题:中国模式、从六个方面调整产业结构、社会主义
-
中国古代诗歌阐释模式与《玉台新咏》录诗
-
作者:胡大雷 来源:东方丛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玉台新咏》 中国古代诗歌 阐释模式 胡应麟 刘师培 艳歌 文章 徐陵
-
描述:徐陵《玉台新咏序》称该书的“撰录艳歌,凡为十卷”,即明胡应麟所说“《玉台》但辑闺房一体。”但是,《玉台新咏》收录的作品是不是都属“艳歌”呢?当然,我们论文章,首先应该以当时的眼光为准,刘师培《论各家文章之得失应以当时人之批评为准》云。
-
“材料、情景——问题探究”式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析——以“王
-
作者:刘计荣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课堂 教学模式 材料 情景一问题探究
-
描述:“材料、情景一问题探究”式的历史课堂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重构历史课堂的有效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有效地设计问题。以“王安石变法”教学为例,提出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有的放矢;要联系材料、情景
-
“中国模式”不应是高税收负福利
-
作者:洪巧俊 来源:当代社科视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 负福利 负福利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 制造基地 制造基地 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 税收 税收 不择手段 不择手段 住房补贴 住房补贴 世界 世界
-
描述:"中国模式"如今是个很热门的话题。其实要总结起来,"中国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高税收负福利。中国为何能成为"世界制造基地"?与负福利息息相关。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不择手段、不惜牺牲农民的利益
-
教学应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探讨
-
作者:李弘 来源: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物理教学 “三动模式”
-
描述:"三动模式"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提出来的,它的宗旨是要让我们的教学回归教学的本原、教学的本质,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在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方法。本人
-
性别视角下的杜丽娘式叙述:“生死之恋”模式研究
-
作者:景楠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 《牡丹亭》 杜丽娘 生死之恋
-
描述:——“杜丽娘式叙述:生死之恋”。事实上,关于《牡丹亭》与杜丽娘的研究,前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相对而言,对“生死之恋”模式的研究较少。另外,从整体上把握“生死之恋”的表现形态,并探讨其生成及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