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学重《仪礼》与为术重《周礼》:扬雄与王莽古文经学
-
作者:解丽霞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扬雄 王莽 古文经学 《仪礼》 《周礼》
-
描述:《仪礼》"与王莽的"托古改制"、"符命为治"、"重视《周礼》"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彼此"为学为道"与"为术为政"的不同经学目的,也折射出扬雄对王莽表面似是而非、内心坚定不移的批判态度。
-
范式转移:宋儒新经学形態之确立
-
作者:楊世文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王安石 人之道 宋儒 中庸 四害 儒家经典 道德性命 北宋 二程
-
描述:归之于周敦颐。其实周敦颐在北宋时期影响非常小,二程与他的师承关系也令人怀疑。相反,王安石的成就和影响要大得多,在这方面的著作主
-
孙诒让与晚清今古文经学之争
-
作者:程景牧 来源: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教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清末朴学大师孙诒让撰著《周礼正义》,在客观上为古文经学建构了理论支撑,为《左传》经义的阐发奠定了理论基础,证实了古文经学。是故,孙诒让虽然并未直接参与晚清今古文经学之争,但其在论争中是占据一席之地
-
评课,重点应是评学
-
作者:暂无 来源:铜都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评课,重点应是评学
-
评张人和《集评校注西厢记》
-
作者:蒋星煜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图书评介)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金圣叹 校注 清刊本 李卓吾 王世贞 明刊本 汤显祖 版本 真实性
-
描述:外,有的还
-
诗名满天下 书画重千秋 ———记近代诗书画大家刘凤起
-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罗伽禄
刘氏在南城县属名门望族,刘凤起的父亲刘维桢(1832-1917)为晚清资政大夫、广东肇庆府知府,兼摄肇罗阳兵备道,一生共生育四子五女。他很重视儿女教育,儿女均接受过较好的教育,长大后多有才德名于世。
刘家长子即刘凤起,其与三位弟弟均有诗文集传世;刘家长女刘凤霄诗书画皆能,著有《桐荫阁诗集》;
-
近代高等师范学堂创设“手工图画科”的第一人:李瑞清与书法
-
作者:孙洵 来源:书法赏评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瑞清 书法家 师范学堂 第一人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中青年学者 国画 手工
-
描述:等,此论一出颇得与会代表赞同。于是会议
-
微·评·刊
-
作者:暂无 来源:看历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宗 临济宗 曹洞宗 日本 中国 奈良时代 始祖 镰仓时代 无定河 复旦大学
-
描述:故乡吧。无论如何向那些一直致力于老兵还乡和收拾无定河边骨回家的人们致敬。——评《没有一人遗留在异国他乡》
-
评《牡丹亭》英译本
-
作者:尚娜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牡丹亭 《牡丹亭》 功能对等 功能对等 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 文学形式
-
描述:翻译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然而在交际过程中,语言及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了种种障碍.有人甚至认为翻译过程中困难重重,根本无法完成,尤其像《牡丹亭》这类文学作品.《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其中丰富的文化因素及其特殊的文学特征给译者带来了相当大?
-
《牡丹亭》出评(上)
-
作者:邹自振 董瑞兰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思想 思想 艺术 艺术 评析 评析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清传奇的瑰宝,也是中国昆曲的第一代表作。鉴于《牡丹亭》问世四百年来尚未有人对剧作进行过每出详尽的评析(今人黄竹山评注本有每出"短评"、赵山林有选评本),我们不揣谫陋,试做"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