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39)
报纸(39)
学位论文(23)
会议论文(6)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59)
地方文献 (41)
才乡教育 (4)
非遗保护 (3)
宗教集要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3(29)
2012(31)
2011(26)
2009(31)
2008(16)
2002(6)
2001(7)
2000(5)
1998(14)
1983(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9)
艺术教育(2)
兰台世界(下旬)(1)
文学教育(中)(1)
图书馆论坛(1)
中国地方志(1)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
戏剧艺术(1)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
书海(1)
汤显祖对中国古代戏曲美学的贡献
作者:张晓春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中国  古典戏剧美学  理想主义  浪漫主义  艺术特色  “至情”思想 
描述:汤显祖对中国古代戏曲美学的贡献
《牡丹亭》叙事艺术的美学特征
作者:崔晓燕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叙事艺术  美学特征  戏曲评论  汤显祖  明代  艺术构思 
描述: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的盛况。诚然,[第一段]
论罗汝芳的“日用”美学
作者:沈玲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日用  审美主体  中和 
描述:一种自然真切的审美形态,人必须忘记物欲与功利,以自然而然的率真态度亲近每日所处的生活,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只有保持着一种自然的审美心境,不虑不思、率性本真,最终才能获得人自身的完善与道的完善,达至中和的最高审美境界。
风俗美学:历史文化的民俗还原
作者:刘进才  来源: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篇历史小说  历史文化  小说作家  王安石  民俗学  民间文学史  历史风貌  袁世凯  还原  小说创作 
描述:传统文化运动。高有鹏继1990年代出版长篇历史小说《袁世凯》(三卷本)之后,现在又推出多卷本描写北宋中后期大改革背景下社会文化生活的历史小说《清明上河》,经花城出版社出版后,很快产生巨大反响,被称为继姚雪垠、唐浩明、二月河之后我国第三代长篇历史小说作家的优秀代表。应该说,在国内外同类型作家中,高有鹏不无大师气象。这样一位著名的学者型作家及其作品的出现,是这个时代可遇而不可求的文化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奇迹。为此,我们邀请了几位学养深厚的评论家品评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期待着更多的讨论声音,促进中国文学的不断繁荣、进步和健康发展。
苏轼“无为”的书法美学
作者:马云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无为”  苏轼  美学  书法  翰林学士  王安石  州刺史 
描述:使,后任翰林学士兼侍读,复迁礼部尚书兼端明殿学士。
《牡丹亭》价值几许?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时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牡丹亭》价值几许?
《牡丹亭》作者的价值判断
作者:刘啸  来源:飞天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一、《牡丹亭》作者的价值观汤显祖曾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至情是一种可以超越生死的男女之情,一种人的正常情欲。他对这种情欲
论剧情处理的情感价值取向
作者:邵桂兰 王建高  来源:戏剧、戏曲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价值取向  戏剧情节  《牡丹亭》  剧作者  女主人公  杜丽娘  人物性格  性格特征  观众  情节发展 
描述:论剧情处理的情感价值取向邵桂兰,王建高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戏剧理论家约·埃·史雷格尔曾精辟地指出,"若使观众与剧中人同忧同喜,只有通过激发感情才能达到目的。没有感情的情节不是情节。"①可见,我们所说
《牡丹亭》审美价值的多元化
作者:党月异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审美价值  审美价值  多元化  多元化 
描述:《牡丹亭》所呈现的审美价值是多元化的 ,蕴涵着作家独特的个人气质和社会历史律动的脉搏所共同构筑的审美理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性爱之美与情爱之美 ,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 ,滑稽之美与庄严之美
陆九渊的实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刘晓梅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注明篇名和卷数)另外,他也曾多次说到为学之“实”,如“宇宙间自有实理,所贵乎学者,为能明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