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7)
学位论文(11)
图书(3)
报纸(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3)
地方文献 (24)
才乡教育 (2)
宗教集要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1(6)
2010(12)
2009(6)
2001(2)
2000(2)
1999(4)
1998(8)
1989(1)
1987(5)
1983(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1)
美学(5)
中国烹饪(2)
艺术教育(2)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
黄冈师专学报(1)
中州学刊(1)
戏剧艺术(1)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
书海(1)
许渊冲、许明英译《牡丹亭》分析:从翻译美学的角度
作者:李怡凡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英译  翻译美学  审美价值 
描述:文学作品中独特的美学特质决定了翻译美学是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美及其译文中美的再现极其重要的领域。在戏曲美学上,戏曲之美主要体现在其外在的舞化,音化,曲化,以及内在的情化。笔者认为,翻译美学为戏曲翻译研究
穿越生死的深情和妙赏:浅谈《牡丹亭》的美学体现
作者:卢卓元  来源: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深情  深情  妙赏  妙赏 
描述:《牡丹亭》就像春天百花园里的一株奇葩,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永葆青春。从她产生的那天起,研究她的论文浩如烟海,但鲜有从美学角度去研究。从美学命题中的深情和妙赏角度探讨了《牡丹亭》之魅力。
昆曲新美学:从青春版《牡丹亭》到新版《玉簪记》
作者:白先勇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表演艺术  中国文化  美学  文化认同  西方文化  玉簪  大学生  观众 
描述:现在是21世纪,我们中国文化走向何处,如何自处?制作昆曲就是在思考这个问题……19世纪古典文化衰微之后,20世纪受到西方文化如此大的冲击,我们的文化认同产生了危机……我在国外看了非常多的各种戏剧艺术和表演艺术,但回头一看,呀,最美的那朵牡丹花开在我们自己的后院里面。
昆曲新美学:从青春版《牡丹亭》到新版《玉簪记》白先勇
作者:白先勇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昆曲  昆曲  白先勇  白先勇  美学  美学  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  观众  观众  老化  老化  校园  校园 
描述:一.昆曲进校园:从演出到开设课程 推广昆曲很重要的步骤是昆曲走进校园,我认为如果一门表演艺术没有年轻的观众,它不会有生命力的,会越演越老化下去。年轻观众非常重要,现在昆曲的危机不仅是表演老化.而且观众电老化。
翻译美学视角下昆曲《牡丹亭》译本研究
作者:冀丽娟  来源:科技信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  意境  意境 
描述:传奇杂剧《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文词典丽、意境深远,其丰富的美学元素令世人称赞。本文试图从翻译美学视角研究汪榕培教授《牡丹亭》英译本,以分析其所富含的人美、景美、情美等非形式系统美学
浅析《牡丹亭》旦角妆面的视觉符号意义及美学特征
作者:汤晓颖 谢瑆  来源:包装世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旦角  妆面  程式  视觉符号  美学特征 
描述:,探讨旦角妆面的视觉符号意义及美学特征。
浅析中西方美学理论差异:以《青春版牡丹亭》和《猫》为例
作者:强婧  来源:艺术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西方戏剧  创作内容  角色塑造  舞台表现 
描述:深刻地领会我国戏曲的魅力所在。
陆象山心学美学工夫论:成己工夫与成物工夫
作者:王煦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美学工夫论  心学美学工夫论  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  审美实践  审美实践  审美境界  审美境界 
描述:本心体验,也是一种躬行实践,又是一种境界化育,最终引向"成己成物"、圆成审美理想境界。
民国丛书 第1编 69 美学·艺术类 中国音乐史
作者:王光祈编  来源:上海书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民国丛书 第1编 69 美学·艺术类 中国音乐史
略论五百年中国印章美学思想之变迁(下)
作者:李志坚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学思想  百年中国  金石学  印章  金石文字  书法实践  书法理论  审美思想  周亮工  个性化 
描述:说处于一个见识狭隘的历史环境下,见到的印章仅是汉印与元朱文。吾丘衍《学古编》云:“白文印,皆用汉篆”,“朱文印,或用杂体篆。”汉篆,吾丘氏又称印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