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3)
报纸(19)
图书(3)
学位论文(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3)
地方文献 (14)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3(2)
2012(15)
2011(9)
2009(14)
2008(11)
2007(7)
2005(4)
2004(1)
1989(4)
1985(3)
按来源分组
荣宝斋(3)
中国艺术(1)
大众文艺(1)
中学生文史(1)
开封大学学报(1)
广西美术出版社(1)
流行歌曲(艺考)(1)
心理科学进展(1)
时尚北京(1)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1)
画思当如天岸马 画家何异人中龙:李苦禅先生绘画的技法与审
作者:暂无 来源:芒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画思当如天岸马 画家何异人中龙:李苦禅先生绘画的技法与审
润含春泽 干裂秋风:漫论赖少其同志的绘画艺术美和人品美
作者:郭因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绘画艺术  人品美  百炼钢  李将军  解鞍  周亮工  版画  作品  艺术家  艺术美 
描述:“干裂秋风”,这是一种刚的美, “润含春泽”,这是一种柔的美, 既是百炼钢,又为绕指柔,既如“刁斗森严之程不识”,又如“解鞍纵卧之李将军”;(方亨咸语,见周亮工《谈画录》)“象如珲金璞玉”,“韵如郑草江花”;(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这
一个走不出去的圆圈(《牡丹亭》情理建构的文化心理批判)
作者:冯文楼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一个走不出去的圆圈(《牡丹亭》情理建构的文化心理批判)
一个走不出去的圆圈--《牡丹亭》情理建构的文化心理批判
作者:冯文楼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人格  认同  普遍性  人性  实践理性  文化心理  道德规范  牡丹亭  心理情感  理性选择 
描述:场上对古代文学创作中的同类现象进行了文化反思与探讨。
异质环境──论《红楼梦》环境与人物对照的审美心理效应
作者:杜奋嘉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审美心理效应  异质环境  环境与人  宝玉  秦可卿  林黛玉  曹雪芹  潜意识  《牡丹亭》 
描述:异质环境──论《红楼梦》环境与人物对照的审美心理效应杜奋嘉《红楼梦》对环境的传移模写的绝妙之处,在于呈现出一种“心物同构”的交融美、统一美。“内外胥融,心物两契”,“举物即写心”①给人以和谐、冷静
儒道互补人格:王安石和嵇康的比较心理传记学分析
作者:涂阳军 郭永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道家  人格  道家人格  儒道互补人格  比较心理传记学 
描述:因素影响所形成的独特的人格特征。
梦幻:人类理想的戏剧表现形式《牡丹亭》的心理分析
作者:王宁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  人类理想  人类理想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描述:社会现实,但事实上传达了社会及人物心理的真实状况。因此应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来探究该剧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从而使得该剧对于西方读者和观众来说更为好理解和接受。 该剧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梦幻
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现实化应是增大消费需求的长远目标
作者:张莉花  来源:消费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心理与行为  现实化  长远目标  消费需求  消费心理  生活必需品  消费品  消费模式  消费潜力  消费行为 
描述: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现实化应是增大消费需求的长远目标
汤显祖的想象与梅兰芳的矛盾表演 : 昆剧《游园》的心理分析
作者:骆正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园  作品研究  戏剧艺术评论  心理分析  昆剧 
描述:汤显祖的想象与梅兰芳的矛盾表演 : 昆剧《游园》的心理分析
生活应是一首诗——谈夫妻间的心理调适
作者:苏鸿启  来源:中国卫生画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理调适  丈夫  妻子  夫妻关系  婚姻问题  性格  “互动”  男主角  赞语  改进和完善 
描述:婚姻的首要目的就在于改进和完善它。夫妻关系的心理调适最重要的就是情感调适,问题在于夫妻双方怎样主动。好的夫妻应该是对方内在潜力的发掘者,是使对方个性充分发展的引导者。本文以一个生动的例子精辟地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