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927)
期刊文章(1261)
图书(64)
学位论文(46)
会议论文(2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085)
地方文献 (167)
地方风物 (19)
宗教集要 (18)
非遗保护 (14)
红色文化 (11)
才乡教育 (4)
按年份分组
2014(344)
2012(199)
2011(257)
2009(333)
2008(284)
2005(59)
2002(35)
1994(23)
1983(21)
1939(2)
按来源分组
解放军报(9)
棋艺(象棋版)(3)
大风(1)
风采(1)
幽默风(1)
新闻前哨(1)
课堂内外(初中版)(1)
广东佛教(1)
棋艺(1)
棋艺(下半月)(1)
创建“四位一体”战略联盟发挥好“国家队”优势长春,按科技
作者:暂无 来源:吉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着力加快自主创新,是当前长春乃至全省的一个重要课题。 省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强化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两个动力支撑,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转型,通过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通过自主创新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 这是省委根据中央要求和形势变化,对全省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6月14日,省委
《周礼》视阈“狂夫驱傩”身份认证及傩戏源流新探
作者:章军华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方相氏  狂夫  傩戏  源流 
描述:变历程,为傩戏源流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考。
“俱非才子不能道”:《才子牡丹亭》批评视野的《疑雨集》与
作者:耿传友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批评视野  批评视野  点校  点校  文学思潮  文学思潮  杜丽娘  杜丽娘  夫妇  夫妇  戏曲  戏曲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  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 
描述:把王彦泓的《疑雨集》与汤显祖的《牡丹亭》相提并论,看起来似乎有点不伦不类,按一般的看法他们相去甚远:在目前通行的文学史著作中,《牡丹亭》都被作为第一流的作品加以介绍,而对《疑雨集》却很少提及。吴震生、程琼夫妇合作完成的《才子牡丹
电视大剂量快滴无压迫低张性静脉尿路造影16例分析
作者:朱建林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剂量  无压迫  低张性  静脉尿路造影 
描述:量快滴无压迫低张性静脉尿路造影具有操作简单,易行,无腹部加压的痛苦,扩大了检查范围,适合泌尿系统急慢性疾病的检查。
教师应是学生与教材交流的中介:试述“新课标”的高中英语教
作者:丁昌萍  来源:科学咨询(下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模式  教材  学生  中介  教师角色 
描述:本文在对教育模式的回顾中,凸现新课程的理念,提出“教师应是学生与教材交流的中介”这一命题;再以最能体现传统英语教学的语法和词汇教学为例,试着论述“新课标”条件下的高中英语教师“中介”角色的定位。
意足不求颜色似 散僧入圣逸趣完:论陈道复“适意”艺术观
作者:盛诗澜  来源:书画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观  陈淳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写意花卉  作品  文人画理论  徐渭  王世贞  故宫博物院 
描述:中国绘画史上有"青藤白阳"的说法,用以指称两位以水墨写意花卉名世的明代画家:徐渭和陈淳。这样的排名顺序其实不合常规,因为白阳比青藤早生了38年,按照惯例应该排在前面。肖平先生就曾经为自阳抱屈:"其实,‘青藤白阳’的提法并不合理,因为青藤亦源于白阳,是有了白阳才出了青藤的。"
赤通高速公路撒力巴至洼段张达沟大桥空心薄壁墩混凝土温控方
作者:王骁 马天丽 傅燕峰  来源:黑龙江交通科技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薄壁墩  防裂  研究  配合比 
描述:桥梁薄壁墩是桥梁的重要结构,也是裂缝容易发生和发展的部位,对该部位结构加强质量控制十分必要,采取有效温控措施的情况下,可以确保薄壁墩混凝土不出现有害温度裂缝。
麟:万水千山总是情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商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山色因心远》 麟艺术创作重视传承,敢于创新。他的兰竹作品较好地继承了均先生的风格,作品古道新化,独辟蹊径,自成一格,情景交融,生意盎然,有浓郁的艺术感染力。他的山水画得益于
永年拒礼
作者:李杰罗金华  来源:清远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镜鉴录 ■李杰/文 罗金华/图 中国地市报优秀专栏清远市纪委清远日报社联办 乾隆时期,刑部主事永年负责平反冤假错案,他公正廉明,为许多无辜者伸冤昭)。一天,有一广东人到他的住宅拜谒
永年先生二三事
作者:张伟然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陕西  古籍版本  电话听筒  书店  华东师大  国际学术研讨会  记忆  出发  来电  文字 
描述::1990年6月初的某日中午,他是否在陕西师大校门外的某个小餐馆吃饭?他觉得这一问好生突兀。我向他解释:那一天我和两个师兄在陕西师大答辩硕士论文结束,导师何业恒先生设席感谢以史念海先生为主席的答辩委员会,坐定后看到来了另外一干人,其中一个西装笔挺,走到史先生跟前恭恭敬敬行了一个鞠躬礼,当时我以为是个日本学者,此刻回想,很像黄先生。黄先生没多想,浅浅一笑,说,那正是他。 这一笑让我顿时产生了一见如故的感觉。 研讨会期间,他领着几个人到苏州去买书。我因为要参与会务,也就没跟去。那个晚上去宾馆里看他,老远就见他背着手在房间门口踱步,一会儿踱出来,一会儿又进去,步态煞是轻盈。我第一次见他这样,觉得很好玩,忙走过去;他愈发得意,连说:“开心,今天开心!抓着辛德勇帮我刷书!”德勇先生坐在门里边,一面拿一个大棕刷飞快地刷着书,一面嘴里念念有词地回应着黄先生的调侃,动作和语调都特别地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