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春残》《临江仙》比较赏析
作者:王玮玮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江仙》  比较阅读  北宋  晏几道  翁宏  《春残》  中学  语文  诗词 
描述:北宋词人晏几道《临江仙》中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被誉为千古名句,但这两句诗却不是晏几道的原创,而是晚唐翁宏《春残》中的诗句。
编辑学应是一门独立学科:论刘杲先生的编辑学学科思想
作者:靳青万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杲  编辑学  独立学科  学科思想 
描述:的一个分支,十分正确。对于刘杲先生的这些编辑学学科思想,应当充分重视、认真总结与弘扬。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作者:暂无 来源:华章(初中读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江仙》  晏几道  落花  《小山词》  作者  词作  词人 
描述:【背景素材】晏几道的这首《临江仙》是词作中感怀旧人的名篇。据作者《小山词》自跋所述,作者好友沈廉叔、陈君友家有莲、鸿、苹、云四个歌女,词人及其好友的新词经常由她们在席间歌唱。作者和词中小苹曾有过一段恋情,后沈殁陈病,小苹等人也就风飘云散,不知去向。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作者:暂无 来源:作文素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江仙》  晏几道  落花  《小山词》  作者  词作  词人 
描述:晏几道的这首《临江仙》是词作中感怀旧人的名篇。据作者《小山词》自跋所述,作者好友沈廉叔、陈君友家有莲、鸿、苹、云四个歌女,词人及其好友的新词经常由她们在席间歌唱。作者和词中小苹曾有过一段恋情,后沈殁陈病,小苹等人也就风飘云散,不知去向。
晏几道:轻狂磊落痴情种,独立落花伤心客
作者:谢林海  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 初中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痴情  坎坷  苏东坡  黄庭坚  中国文学史  晏殊  落花  仕途  真性情 
描述:颁奖辞他身为富家公子,却与富贵薄缘,无忧一时,坎坷一世;他耿介不俗,恃才傲物,即使穷困落魄,也不自轻自贱,低三下四;他以真性情示人,以真情词表心,痴情一生,善感一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伤心人!
深遂的学术眼光 宽容的人格力量——周礼全先生的学问人生之路
作者:蔡曙山  来源: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当人类进入新世纪时,周礼全先生走过了80年的人生之路, 同时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对周先生的学问人品,我国很多学者多有赞誉。本文仅以近20年来,本人从仰慕周先生的一名普通大学生,成为周先生的研究生,再成为周先生的忘年之交和好朋友的亲身经历,谈谈周先生的学问和人品,让更多的朋友
汤显祖和杜丽娘——兼论中国古典知识分子的人格倒错现象
作者:徐保卫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杜丽娘  知识分子  女性心理  人格心理特征  爱情心理  表现能力  青年女性  中国传统  思想情感 
描述:出,从象征性的维度来看,杜丽娘是一个政治理想主义和人格完美的化身.但是显然,对于我们来说,问题远远没有结束.例如,我们应该进一步追问,汤显祖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恋爱中的女性来作为自己这种情感的寄托
人格心理学最新成果的展现——评黄希庭教授主译的《人格手册:
作者:车文博  来源:心理科学杂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格心理学  黄希庭  人格手册  理论与研究》  心理辅导 
描述:人格心理学是从整体视角研究人性的本质及其核心的心理学学科,亦即探讨人的主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倾向及其模式的学科。它不仅在心理科学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从事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美学、法学、医学等众多学科教学与研究均有广泛的意义。
厚重翔实、特色鲜明的专著——黄希庭主译的《人格手册:理论与
作者:杨治良 吕厚超  来源:心理科学杂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格心理学  黄希庭  人格手册 
描述:评述了最近由黄希庭教授主译的《人格手册:理论与研究》(第二版),该专著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结构合理,资料新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厚重翔实,观点公允。它的出版为国内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材料
从陈洪绶与周亮工交游看明末文人之人格心态
作者:平志军  来源: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洪绶  陈洪绶  周亮工  周亮工  交游  交游  述论  述论 
描述:遗民画家陈洪绶与贰臣文人周亮工,以文字定交明末,并由对彼此才艺的知赏,加之思想的相通,终成莫逆交,至死不渝。梳理辨析二人交游事迹,对于我们了解明清之际文人人格心态,及遗民与贰臣两大群体的为人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