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429)
报纸(748)
学位论文(169)
图书(144)
会议论文(4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454)
地方文献 (54)
红色文化 (14)
宗教集要 (3)
文化溯源 (2)
才乡教育 (2)
非遗保护 (1)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1(521)
2009(455)
2005(259)
2004(216)
1993(121)
1992(106)
1991(95)
1987(144)
1982(80)
1975(42)
按来源分组
文献(25)
语文学刊(23)
读书杂志(17)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16)
辞书研究(9)
半月选读(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6)
语言研究(3)
中国医疗保险(1)
青海民族学院(1)
“问”怎么读
作者:嵇春明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问”  “间”  《泊船瓜洲》  空间范围  王安石  四声  首句 
描述:问:王安石的名诗《泊船瓜洲》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间”究竞怎么读,一直存在着分歧。一种观点是把“间”读第四声,解释为“间隔、隔开”。另一种观点是把“间”读第一声,解释为“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卒”注释商榷
作者:杨翠芬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第三册  《游褒禅山记》  “卒”  注释  王安石 
描述: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代表作。课本将“卒葬之”这句话注释为“死后葬在那里”。很明显.这里将“卒”理解为“死后”了。《教师教学用书
王安石与双喜肉的来历
作者:暂无 来源:内蒙古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话说王安石年轻时赴京赶考,半路上遇见一个富户人家在用对诗的方法选女婿。许多人围在那里,有看热闹的,有真想给人家当女婿的,但就是没有一个人对上诗来。 王安石凑上去细一打听,原来,这诗的上联是小姐自己出
苏东坡和王安石王吴军
作者:暂无 来源:自贡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苏东坡作为北宋时期的大才子,才华横溢,学问渊博,为人豁达,潇洒出尘,是当时拥有很多粉丝的明星人物。宋神宗在位时,苏东坡从老家四川风尘仆仆地来到京城开封,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一举成名,宋神宗很欣赏和喜欢苏东坡的才华,让他做了翰林学士。 苏东坡在当时的京城汴梁当翰林学士的时候,曾经谈笑风生地
王安石,双喜临门造『囍』
作者:暂无 来源:快乐作文(中旬-中年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名人链接
  王安石(1021~1086),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文集今
王安石,双喜临门造“囍”
作者:暂无 来源:快乐作文(中年级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描述:相传,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年轻时进京赶考,住在其舅舅家里,晚上没事出去走走,看到舅舅家附近街上很热闹,人们都往一个方向去,他也就跟了过去。原来,在一家大户人家的门楼上挂着一盏走马灯,灯上题有一招婿联
“怠”注释异议
作者:俞瑾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注释  异议  做学问  解释  论理  课本  通观  游览 
描述:需有三个条
“文”
作者:李晋林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说文解字  纹理  线条  本义  花山  文字  交错  褒禅山  看法 
描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一句中的两个"文",有不少人认为难以理解,现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据《说文解字》解"文"的本义是指线条交
“喜”的传说
作者:崔荣  来源:现代交际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喜”  走马灯  对对子  主考官  停步  习俗  膏贴  并靠  新郎 
描述:“喜”的传说
一字师和半
作者:定铮  来源:科技文萃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唐代诗人  王安石  古代诗词  脍炙人口  老一辈革命家  深秋季节  《长征》  菊花 
描述:代诗人齐己一次正诵吟题为《早梅》的新作:“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一位姓谷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