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意足不求颜色似 散僧入圣逸趣完:论陈道复“适意”艺术观
作者:盛诗澜  来源:书画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观  陈淳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写意花卉  作品  文人画理论  徐渭  王世贞  故宫博物院 
描述:中国绘画史上有"青藤白阳"的说法,用以指称两位以水墨写意花卉名世的明代画家:徐渭和陈淳。这样的排名顺序其实不合常规,因为白阳比青藤早生了38年,按照惯例应该排在前面。肖平先生就曾经为自阳抱屈:"其实,‘青藤白阳’的提法并不合理,因为青藤亦源于白阳,是有了白阳才出了青藤的。"
赤通高速公路撒力巴至洼段张达沟大桥空心薄壁墩混凝土温控方
作者:王骁 马天丽 傅燕峰  来源:黑龙江交通科技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薄壁墩  防裂  研究  配合比 
描述:桥梁薄壁墩是桥梁的重要结构,也是裂缝容易发生和发展的部位,对该部位结构加强质量控制十分必要,采取有效温控措施的情况下,可以确保薄壁墩混凝土不出现有害温度裂缝。
应是“父执”
作者:姜宁波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出版社  古汉语  大上海  父亲  四川  西南  丹青  经费  资助  写作 
描述:《我许丹青——西南大学部分书画名家图话》(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有《郑思虞:砚山风雨过百年》一文,其中有句话这样写道:"1929年,由父挚谢孝志先生资助经费,顺江而,远赴大上海求学。"这里的"父挚
应是“蚍蜉”
作者:李荣先 南华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虫  蚂蚁  不完全变态  寿命  存活时间  文学作品  小时  东西  苏轼  毛泽东 
描述:"我弯下腰去抱住它,本来以为轻松就起来了,结果我几乎听到我的腰‘卡嚓’一声……我怀里的郭小呆非常茫然地望着我,像是在看一只‘蜉蝣撼树’的蜉蝣。"这是《两小时后的生日》一文中的一句话。
应是“预后”
作者:叶德育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预后  愈后  恶性肿瘤  质子  重离子射线  治疗方式  生活质量  治疗情况  文汇报  投用 
描述:今年8月4日《文汇报》头版刊有《质子重离子医院预计明年投用》一文,文中说:"‘质子重离子射线治疗恶性肿瘤的技术’,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时间较短、愈后较好、能够最大限度保持生活质量的治疗方式。"句中的"愈后"
应是“云从龙”
作者:潘伟斌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书  贾平凹小说  长篇小说  同气相求  龙卷风  相似性  相互感应  妊娠  龙山  易经 
描述:"古书上讲:雾从龙,风从虎。这话是对的。湖对岸的龙山常年被雾绕着,有时看山很肥,有时就瘦得可怜。且没根没基的,像是天外飞来,又像是欲飞天外。"这是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妊娠》(《贾平凹长篇小说典藏大系》,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第
应是“行伍”
作者:郑江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军人  父亲  出身  古代军队  编制单位  人为  郑玄注  杜预注  左传  母亲 
描述:马未都在《母亲全家福》一文中多次提到他父亲的军人身份,如"父亲是军人,一副行武英气""父亲行武出身,但有些文化"等等。其中的‘行武"都是"行伍"之误。"行"与"伍"原本都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士兵五名编为一伍,二十五人为一行。《周礼·夏官·诸子》:"合其卒伍,置其有司。"郑玄
应是“契合”
作者:阎德喜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从文  契合  维生  文字  灵魂对话  写作  文体  内心世界  征信  不活动 
描述:2012年5月16日《中华读书报》刊有《与沈从文相遇》一文,其中有句话这样说道:"心的楔合已经使得高维生不再顾及写作的文体与形式。"其中的"楔合"应是"契合"之误。"楔"读xie,即楔
应是“皂隶”
作者:董鸿毅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黑色  通称  人身自由  炸高  小说  官员  写作  花山  出版社  治人 
描述:"顺天府叫皂吏们用刑杖打这乞丐,这乞丐倒也真能熬,连打四百多杖,始终高喊:‘小人这辈子就没见过金银呀!’"这是《北京镜鉴记》(花山文艺出版社)这本小说017页里的一句话,其中"皂
应是“簪缨”
作者:杨昌俊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钟鸣鼎食  本义  人力资源  康熙朝  竹子  家族  插定  装饰  伟业  世族 
描述:2012年6月9日的《人力资源报·旧闻周刊》第5版,刊有《高干子弟索额图的伟业》一文,其中写道:"这个家族在康熙朝是一家之下,万万家之上,昌明隆盛,钟鸣鼎食,诗礼簪瑛。"这里的"簪瑛",应为"簪缨"。簪,本义指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