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2)
报纸(50)
学位论文(11)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9)
地方风物 (13)
地方文献 (6)
非遗保护 (4)
文化溯源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40)
2013(10)
2012(10)
2011(12)
2010(13)
2008(11)
2004(6)
1993(2)
1990(2)
1984(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6)
词刊(2)
今日海南(1)
商业研究(1)
中国出版(1)
中华民居(中旬版)(1)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文史参考(1)
幸福(悦读)(1)
晋中学院学报(1)
大同方言“舒声促化”与轻声音节的关系
作者:孙玉卿 王茂林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同方言  入声舒化  舒声促化  轻声音节 
描述:文章对大同方言中存在的舒入两读字进行了分类,并对这些舒声字读为入声后其韵母的音色变化进行了分析。这些字的共同特点是音长变短,一部分入声字的喉塞音韵尾【】逐渐消失,与普通话的轻声音节一致,另一部分字还将继续保留喉塞音韵尾【】的特点。
安阳市区中的方言入声舒化调查
作者:赵青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晋语  晋语  安阳方言  安阳方言  入声舒化  入声舒化 
描述:文章根据《入声字调查表》在安阳市区五个区进行了实地的方言调查,并整理分析得到的材料,从老中青三个不同的年龄角度,总结出了河南安阳市区方言中的入声向舒声转化情况的现状及其规律,包括舒化后的调类归派、入
百年来山西太谷方言入声韵的演变
作者:王为民 乔全生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谷方言  入声舒化  文白竞争 
描述:散”的形式,以文白异读竞争、文读覆盖白读的方式进行的。
朔城区方言的入声舒化和舒声促化现象
作者:李少敏  来源:北方语言论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舒声促化  中古入声字  官话方言  入声韵  语言环境  语法功能  喉塞尾  重要组成部分  入声调  普通话 
描述:入声是晋语区别于周围官话方言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晋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朔城区方言基本保留晋语的入声特点,既有独立的入声调,也有独立的入声韵,但有相当一部分古入声字
地方大学应是地方文化中心————访南通师范学院院长刘一平教授
作者:郑晋鸣 刘科 姜明晖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地方大学应是地方文化中心————访南通师范学院院长刘一平教授
挖掘临川文化资源,建立特色地方文献信息库
作者:胡光林 涂玉清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方文献  临川文化  地方文献信息库 
描述:、年鉴、名录、图录等;应采取复制、调拔、捐赠、现金采购等多种方式尽力收集齐全;建立地方文献信息库不仅要建成资料丰富的传统意义上的文献信息库,更应建立临川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及临川地方文化网页等电子网络
《特别新娘》获地方戏曲牡丹亭剧目奖
作者:暂无 来源:常德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举办的全国首届地方小戏展演近日在江西赣州结束,常德丝弦艺术团的花鼓小戏《特别新娘》获地方戏曲牡丹亭剧目奖,丝弦艺术团副团长朱晓玲获得优秀表演奖。据了解,7月中旬,来自全国6个
《中华地方戏曲经典大观》音像制品出版座谈会和首发式在京举行
作者:暂无 来源:音乐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方戏曲  音像制品出版  首发式  座谈会  中国艺术  中国戏曲  音乐出版  《牡丹亭》  新闻出版  研究院 
描述:《中华地方戏曲经典大观》音像制品出版座谈会和首发式在京举行为使地方戏曲之花在我国文艺百花园中开得更加鲜艳夺目,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的振兴,人民音乐出版社于1997年12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民间传说与地方认同:以广西博白绿珠传说为例
作者:徐赣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间传说  地方认同  广西博白  绿珠 
描述:和融合,也体现出大小传统的叙事立场和其背后显示的意识形态内容,以及地方小传统如何借助大传统来提升自我又顽强地争取文化资源获得发展。
支持地方资源优势产业:应是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偏好"
作者:冯昌联 柴春光 张劲 覃克波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  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  信贷风险  信贷风险  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  农业银行  农业银行 
描述:本文指出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当务之急是通过业务创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振兴与发展,这是决定农业政策性银行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探讨了农业政策性银行贷款品种,金融活动创造环境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