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早期官学教育的历史价值
-
作者:陈水德 来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官学教育 民族教育 教学教法 伦理道德教育 文字 形成与发展 《学记》 历史价值 《周礼》 早期教育思想
-
描述:的产生和完善我国先民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总结.创造了举世无双的方块体文字。但我国早期的文字却是在将遍缺乏教育的情况下,孤立地断断续续地产生,它并未能形成系统规范的文字。这可从最早孕育文字胚胎管窥一斑。如半坡遗址的陶文符号,及近期于长江流域出土的象形陶文和西安附近发掘的象形甲骨文.均属于三代以前的草创之作。然自虞夏以后,随着民族教育的兴起、文字和教育一旦结合,我国文字就摆脱了其草创阶段,而进入了其成熟阶段。我国早期教育.并非一开始就是文字教育。而主要的是靠直观式的器具教育。最初.人们以声教为形式,声教即乐教,靠日耳相传.用器乐传授。这是最易于被人所接受的便捷教法。至殷代,这种教法趋于完备,如殷代设大学、小学传教。大学田曾宗.为乐教;小学日序,为射教。射教是在乐教的基础上发表起来的,皆为器具之教。因此,殷代教育尚未完...
-
《周礼》宗祀乐事官联考
-
作者:吴土法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大司乐 四夷之乐 师职 官联 编钟 下管 郑注 乐之 卿大夫
-
描述:礼》一书的编纂情况。
-
王安石《用官新义》浅识
-
作者:刘坤太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王安石《用官新义》浅识
-
略谈北宋末官学生的免役特权
-
作者:李伟国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学生 宋徽宗 官学 优厚待遇 特权 王应麟 北宋末年 宋代 饮食 差役
-
描述:为“太学生至少在北宋末年,可以免除本人的差役”,但是他又否定了宋代太学生可免除本户差役的说法,他说,根据记载,宋代太学生的
-
中国历代名君任官掌故鉴赏
-
作者:杨法宝 来源:中国人才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历代 朱元璋 九品中正制 王安石变法 国子监 孝文帝 宋神宗 任官 掌故 官吏选拔
-
描述: 中国历代封建皇朝的官吏选拔,除了采取“九品中正制”(隋前)和“科举制”(隋至公元1905年)等制度之外,还留下了许多“不拘一格”、鲜为人知的典故和方法。在此,经笔者爬罗剔抉,刮垢磨光,连缀成项,以“典”鉴赏。
-
知否,应是“民肥官瘦”
-
作者:陈鲁民 来源:山西老年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基本标准 孔繁森 干部与群众 人民疾苦 唐玄宗 共产党人 周恩来总理 劳动致富 党的事业 张鸣歧
-
描述:政之外还有一个勤政良政的问题,但官“肥”的地方,必定会“民瘦”。你想,如果官员们终日沉溺于灯红酒绿,绞尽脑汁往自己的腰包里捞钱,哪还有心思去“造福一方”,带领属下劳动致富。况且,不仅“尔俸尔禄
-
关于《周礼·地官司徒》中土地观念的研究
-
作者:肖树文 茹英杰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关于《周礼·地官司徒》中土地观念的研究
-
王安石"不列《春秋》于学官"释疑
-
作者:周淑萍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春秋> 经术 灾异 法治
-
描述:,更不能把北宋的灭亡归罪于王安石废<春秋>.
-
宋儒"《冬官》不亡"说平议
-
作者:杨世文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儒 《周礼》 《冬官》
-
描述:,难免走入误区。其次,他们以《古文尚书》中的《周官》去衡量《周礼》,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再次, 《周礼》六官是否就是三百六十个官职,六官是否平均六十人,其实也难以确定。因此,他们的判断大多出于 臆测
-
先秦时期的市场管理-读《周礼·地官司徒》
-
作者:邓福秋 来源:北京财贸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先秦时期的市场管理-读《周礼·地官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