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04)
学位论文
(11)
图书
(3)
会议论文
(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8)
地方文献
(1)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09
(10)
2008
(4)
2007
(6)
2006
(5)
2005
(4)
1995
(6)
1991
(6)
1983
(1)
1981
(1)
1962
(1)
按来源分组
宋代文化研究
(5)
新闻战线
(2)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语文天地
(1)
南京社会科学
(1)
中国哲学史
(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
求索
(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
文艺理论研究
(1)
相关搜索词
古文
穷理
唐宋八大家
四六文
司马迁
司马光
科学家共同体
吕祖谦
古文思想
王安石
吴尚先
孔子
唐代
颜钧
古代戏曲
境界论
古文运动
唐宋
哲学思想
士大夫阶层
北宋
历史人物
存异
唯物主义者
和会朱陆
教育理念
明代心学
陈详道
姚江学派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古文学派】搜索到相关结果
120
条
以儒解庄:王安石
学派
的庄子学阐释
作者:
李波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以儒解庄
庄子
王安石
儒学化
Zhung
Zi
Wang
Anshi
Confucianism
描述:
王安石
学派
是庄学史上特有的治<庄>群体.此派自觉地以王安石为宗,并在王安石庄子学思想的基础上,表现出了鲜明的儒学化特色.他们彻底消解了庄子与儒家的对立,将庄子思想颠覆,使儒道二家合二为一.这种以儒解
周亮工参与刊刻金圣叹批评《水浒》、
古文
考论
作者:
陆林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金圣叹
“腰斩”《水浒》
《天下才子必读书》
描述:
》和《天下才子必读书》的刊刻
一部开创性的学术专著──读郑子瑜《唐宋八大家
古文
修辞偶疏举
作者:
王捷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郑子瑜
学术专著
中国修辞学史
王安石
欧阳修
柳宗元
韩愈
教授
“唐宋八大家”
描述:
一部开创性的学术专著──读郑子瑜《唐宋八大家
古文
修辞偶疏举要》王捷千百年来,赞誉之声不绝如缕的唐宋八大家
古文
,素被人们奉为文章圭臬。如今竟有人对它们的某些修辞现象提出异议,此人就是享誉国际学术界
于修订处见精神——读郑子瑜《唐宋八大家
古文
修辞偶疏举要》
作者:
濮侃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郑子瑜
修辞论
修辞学史
王安石
修辞学者
欧阳修
柳宗元
陈望道
中国文学史
描述:
。它不仅打破了人们对名人名篇的迷信,而且为读者正确而全面地理解
古文
的本意提供了方便,为繁荣学术研究、弘扬祖国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郑子瑜先生研究的新成果:唐宋八大家
古文
修辞偶疏
作者:
林兴仁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郑子瑜
修辞学家
新成果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中国文学史》
《师说》
《中国修辞学史稿》
描述:
中指出韩愈《师说》中的文气不相接之处。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虽然指出韩愈的散文“也
宋代儒释调和论及排佛论之演进:王安石之融通儒释及程朱
学派
之
作者:
中国历史学会
来源:
台湾商务印书馆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宋代儒释调和论及排佛论之演进:王安石之融通儒释及程朱
学派
之
宋代儒释调和论及排佛论之演进——王安石之融通儒释及程朱
学派
作者:
蒋义斌撰
来源: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宋代儒释调和论及排佛论之演进——王安石之融通儒释及程朱
学派
“自然书写”的“诗人之诗”——泰州
学派
重要代表罗汝芳诗歌研究
作者:
沈玲
来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诗歌
诗人之诗
“自然书写”
自然地书写
描述:
地作诗,诗歌风格圆浑自然。
论两淮盐官学术活动与扬州
学派
--以卢见曾、曾燠为例
作者:
张小仲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两淮盐官
幕府
扬州
学派
描述:
有清一代,以两淮盐运使为中心的文学活动丰富。扬州
学派
正是在这种良好的学术环境中产生发展起来。本文试以卢见曾、曾燠为例,考察两淮盐官学术活动对扬州
学派
的推动作用。
论两淮盐官学术活动与扬州
学派
:以卢见曾、曾燠为例
作者:
张小仲
来源:
西江月(中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两淮盐官
幕府
扬州
学派
描述:
有清一代,以两淮盐运使为中心的文学活动丰富。扬州
学派
正是在这种良好的学术环境中产生发展起来。本文试以卢见曾、曾燠为例,考察两淮盐官学术活动对扬州
学派
的推动作用。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