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24)
报纸(42)
图书(14)
学位论文(10)
会议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51)
地方文献 (24)
宗教集要 (7)
非遗保护 (3)
红色文化 (3)
地方风物 (3)
文化溯源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36)
2012(36)
2011(28)
2010(29)
2008(25)
2007(32)
2006(15)
2005(14)
2002(15)
1995(14)
按来源分组
历史学习(4)
视野(2)
奋斗(1)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1)
核地知与行(1)
上海土地(1)
观察与思考(1)
喜剧世界(下半月)(1)
杉乡文学(1)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1)
要敢于面对历史
作者:杨天石  来源:共产党员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学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史学会  座谈会  研究所  近代史  刘大年 
描述:1995年7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史学会联合举行座谈会,庆祝著名历史学家刘大年同志80华诞。会议首先给每个参加者发了一份《刘大年同志著作目录》。接着就开会,由台上的学者先讲话。开着、开着,突然台下一位学者从座位上站起来说:“《刘大年著作目录》里有两篇文章,一篇题
历史模拟测试题
作者:梁爰如  来源:山西成人教育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模拟测试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资产阶级革命  国民政府  二次世界大战  汉高祖  国民党  王安石变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  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描述:历史模拟测试题梁爰如一、单项选择题1.最早使用钻孔技术制造工具的是(),山顶洞人B、元谋人C.北京人D,半坡氏族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开始于()A.半坡氏族B.夏朝C.商朝D.西周3.春秋五霸中
历史改革家的启示
作者:魏艾民  来源:中华魂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张居正  改革  封建社会  明朝  神宗  腐败  北宋王朝  朝政  法律 
描述:北宋的王安石和明朝的张居正,是中国漫长封建社会中两个著名的改革家。他们改革的目的都是为补救当时千疮百孔的朝政;改革分别得到两位都称之为神宗的年轻皇帝的
书画与历史的沟通
作者:吴民贵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则徐  黄爵滋  兵部尚书  道光帝  江南  历史文化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左宗棠  孙衣言  虎门销烟 
描述: 史学圈内有朋友问我,鉴赏书画与研究历史有无相通之处?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如研究江南文化史,定会涉及江南绘画。从书画鉴赏角度,我在课堂内教学,曾不揣冒昧地将白居易“忆江南”词改动一字,变成“江南好
顾炎武的历史盛衰思想
作者:周文玖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顾炎武  历史盛衰  人心风俗  天人感应  “天道”  郡县制  王安石变法  经世致用  《日知录》  《周易》 
描述:顾炎武的历史盛衰思想
“哲学”有无“历史
作者:何中华  来源: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的终结”  海德格尔  历史  黑格尔  哲学家  本体论  知识论  西方哲学  “回忆”  陆九渊 
描述:“哲学”有无“历史
一个精通历史的孩子
作者:风中行者  来源:文艺生活(智慧幽默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毛  老师  诸葛亮  课堂气氛  慈禧  历史课  精通  恺撒  王安石  欧阳修 
描述:下午第一节课是历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三毛叫了起来。老师问:你说,王安石和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点?
一个“精通”历史的孩子
作者:暂无 来源:读者俱乐部(C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毛  老师  诸葛亮  课堂气氛  慈禧  历史课  精通  问道  王安石  欧阳修 
描述:下午第一节是历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三毛叫了起来。老师问:"你说,王安石和欧阳修有什
“精通”历史的孩子
作者:阿呆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毛  老师  诸葛亮  慈禧  恺撒  历史课  精通  孙中山  王安石  回答 
描述:下午第一节是历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睡着了,老师十分生气,把三毛叫了起来。老师问:"你说,王安石和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点?"三毛回答说:"他们都是宋朝人。"老师接着问:"那你说说,他们和唐太宗、诸葛亮有什么共同点?"
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历史的必然
作者:梁明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基督教信仰  社会主义社会  相适应  中国基督教  生存与发展  非基督教运动  中国人民  国教会  中国文化  耶路撒冷 
描述:中国人民眼中,基督教是洋教,是外来的、异已的,不可接受的。上世纪20年代爆发的由北京开始并逐渐蔓延到全国的"非基督教运动",给中国教会中的一批有识之士以极大的震撼,由此他们反思基督教与中国、中国文化之间应有的关系,认识到如果不改变洋教的面貌,使基督教成为中国的基督教的话,当下的生存将十分困难,更遑论今后的发展。中国基督教发生根本性的、历史性的转变是在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诞生,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