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诗文
-
作者:胡守仁 来源:江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王安石 西昆体 地主阶级 晚唐五代 韩愈 柳开 范仲淹 散文 古文
-
描述:以诵读,而在于“古其理,高其意”,“应变作制,同古人之行事”,为当前的
-
翻案复辟从来不得人心-历代儒法两家在商鞅变法问题上的论争
-
作者:洪善思 来源:山东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翻案 奴隶制 奴隶主 封建制 反复辟斗争 儒家 地主阶级 法家
-
描述:的政治活动只有一、二十年的时间,而对于商鞅变法的论争却延续了一、二千年之久.商鞅变法破坏了腐朽的奴隶制,打击了奴隶主复辟势力,限制了奴隶主的反动特权,促使新兴的封建制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起来.当时的一小撮奴隶主复辟势力,不甘心于他们的失
-
论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
-
作者:张金龙 来源:渤海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商鞅变法 社会改革 代表性 地主阶级 奴隶主贵族 封建政权 公元前 青苗法 《续资治通鉴长编》
-
描述: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若干次社会改革,其中内容广泛、声势宏大、影响深远的当数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剖析这两次具有代表性的变法运动,对认识历次社会改革有着普遍的意义。
-
试谈王安石的经济思想及其改革实践
-
作者:陈统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法家思想 经济制度 封建社会 广大人民 王安石变法 主要内容 封建国家 阶级矛盾 地主阶级 儒家
-
描述:法家路线。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熙宁新法”是以“理财”和“整军”为主要内容的,对内抑制大官僚地主兼并势力,发展农业生产,改革官僚机构,整顿军队;对外反对向辽和西夏入侵者妥协投降。王安石的经济思想是他法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财政经济制度的改革实践则是他执行法家路线的主要表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王安石的经济思想及其改革实践,对于总结历史经验,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是有现
-
路线斗争是不可调和的——读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
作者:暂无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地主 路线斗争 地主阶级 中国封建社会 代表人物 自耕农 小地主 国防力量 王安石 阶级斗争
-
描述:的利益,力主变法革新。在他执政期间,先后实行了青苗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将兵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短短的几年内,使国家财政由亏损变为盈余,国防力量有了增强,曾经取得“熙河大捷”,收复了一些失地。由于变法对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有所触犯,所以从一开始就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王安石也遭到以司马光(当
-
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經济
-
作者:谷霽光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商品经济 地主阶级 青苗法 宋会要辑稿 封建政治 自然经济 封建国家 资治通鉴
-
描述: 一問題的提出王安石变法,在当时社会上引起那么大的反响,这在封建政治中是少见的。王安石变法,曾经引起北宋地主阶级内部的激烈冲突和争论,新法实施过程中有过急剧的反复,稍后蔡京之流又假新法之名,行聚敛
-
要“任人唯賢” 不搞“任人唯亲”——儒法斗争历史经验之一
-
作者:陆协新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主阶级 儒家 王安石 儒法 秦始皇 奴隶制 大地主 中央集权 奴隶主贵族 春秋战国时期
-
描述: 干部问题是历史上儒法斗争的一个重大问题。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在这个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历史上的法家搞的是“任人唯贤”路线,儒家搞的是“任
-
“元祐更化”是复辟吗?
-
作者:吴教练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军事制度 封建国家 地主阶级 宋哲宗 参知政事 宋神宗 大地主 元祐
-
描述:活动。它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大地主保守势力的反对,王安石因受打击而两次罢相,宋哲宗继位以后,司马光被起用为宰
-
略论法家的耕战政策及其历史作用
-
作者:暂无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作用 地主阶级 历史借鉴 中央集权 农战政策 封建制度 汉武帝 奴隶主贵族 张居正 王安石
-
描述: 法家的耕战政策,又称农战政策。它是历代法家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以保证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基本政策。当前,研究法家的耕战政策及其历史作用,不但能够为我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并且对于进一步揭露与批判林彪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也是十分必要的。
-
关于王安石的《字说》——驳“四人帮”喉舌所谓《字說》是王安
-
作者:何耿镛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论根据 基本内容 思想观点 荆公新学 法家思想 地主阶级 统治地位 训释 王安石变法 儒家思想
-
描述:容。《字说》写作始于治平年间(1064—1067),成书于元丰三年(1080),元丰五年(1082)进呈朝廷。《字说》问世之后,风行一时,曾作为教材颁于学官,有司用来科学取士。在《字说》的介绍、研究方面,当时“有唐博士耜、韩博士兼,皆作《字说解》数十卷,太学诸生作《字说音训》十卷,又有刘全美者作《字说偏旁音释》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