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宋人的年谱观
-
作者:吴洪澤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人 宋代 文集 编年 年表 朱熹 胡仔 孔子 王安石 魏了翁
-
描述:早在1987年,四川大学古籍所为编纂《全宋文》而普查现存文献时,曾枣庄老师就安排我普查宋人年谱,刘琳老师也曾予以指导。因此,我得以接触并逐渐瞭解年谱体,进而与之结下不解之录,先后编成《宋人年谱集目》、《宋编宋人年谱选刊》、《宋
-
王安石的命运观
-
作者:胡金旺 来源: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命运观 孟子 智性
-
描述:的局面,从而最终达到控制和支配命运的目的。
-
从孟尝君看择友观
-
作者:廖云新 来源:公关世界(上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择友 王安石 政治家 现代人 人才
-
描述:孟尝君是战国时有名的“四公子”之一,门下食客三千。至今民间还流传他倚仗“鸡鸣狗盗”之力逃出秦关的故事。事隔1300年后,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却指出,孟门三千客,为齐国强盛没做什么好事。若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没网罗真正的人才”。
-
汤显祖的“至情观”
-
作者:周媛媛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至情观” “至情观” 戏剧《牡丹亭》 戏剧《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
描述:映出汤显祖人性的觉醒和对生命的探索和思考。
-
论曾巩的语言观
-
作者:喻进芳 来源:人文论谭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观 曾巩诗 言不尽意 立象以尽意 语言哲学 欧阳修 文学观 圣人之道 必然要求 表达效果
-
描述:留在"六经"中,后人能够通过语言去把握。老子、庄子都认为"道"是不可言说的,庄子认为后人通过书本读到的只是"古人之糟粕"(《庄子·天道》),魏晋时期玄学名士以"言不尽意"为理论前提,从而否定圣
-
王安石与苏轼的庄子观
-
作者:韩焕忠 来源:佛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庄子 参禅
-
描述:特别是禅宗思想的影响,是二人庄子观得以形成的关键因素。
-
中国封建伦理文化的解体与《红楼梦》女冠男亚的新座次
-
作者:汪道伦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封建伦理道德 贾宝玉 “自杀自灭” 《牡丹亭》 精神支柱 曹雪芹 封建社会 《西厢记》 情理冲突
-
描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文化。在这个文化系统中,封建宗法专制思想是统治思想。在封建专制的长期统治过程中,传统的伦理道德始终支撑着中国封建大厦,形成历代封建王朝政治思想统治的有力武器。朝代君主可以更换,而封建的伦理道德却不可更换。但随着...
-
建构公共行政学的新框架——《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读后张铭
-
作者:暂无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建构公共行政学的新框架——《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读后张铭
-
从宫廷后妃伦理到民间家庭伦理及昏礼的意义:李觏《周礼致太平
-
作者:王启发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周礼致太平论 内治 宫廷伦理 家庭伦理
-
描述:女的伦理规范、昏礼的意义等几个方面,既可见李觏从传统儒家的”齐家”思想出发,结合历史上成败得失的经验与教训,阐明和发挥”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和”家不齐则国不治”之道理的思想倾向,也可见李觏对礼学
-
论中国演剧观的形成—兼论中西演剧观的主要差异
-
作者:夏写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品格 十九世纪 十七世纪 汤显祖 中国艺术 戏剧文学 戏剧演出 演员 戏剧表演 舞台形象
-
描述:演剧观成熟于十九世纪,经过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诸大师的总结,已成为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现代演剧体系。中国演剧观成熟于十七世纪,至今未经科学总结,正处于从古典演剧观向现代演剧观转化过程中。当前世界